□ 何岸汀
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关系到党执政地位的稳固,更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精神力量。习近平高度重视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工作,强调要“着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当今世界形势复杂多变,我国正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在这种背景下,我们要加强意识形态建设,增强国家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吸引力,提高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的能力,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繁荣发展。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马克思主义是我国的指导思想和意识形态基础,是党和国家的思想基石和行动指南。习近平强调:“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这一根本问题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动摇。”在意识形态领域,我们要深入学习、全面贯彻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只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才能在思想理论领域不断取得新的创造性成果,保持意识形态领域的清明头脑和鲜明旗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思想理论上的强大动力。
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就要提高马克思主义的说服力、指导力和渗透力。一方面,我们要不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加强对其核心观点和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把握,使其在人民群众中得到更为广泛和深刻的认同。另一方面,注重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具体实际相结合。马克思主义是联系实际的理论,其价值在于指导实践。通过深入贯彻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指导我们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实践,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使马克思主义成为推动实践创新和社会变革的强大动力。此外,注重将马克思主义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使广大群众深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优越性和实践价值,将其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激发人们的创造活力和社会责任感,从而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深刻认识意识形态领域的风险挑战
从内部来看,我国意识形态面临着社会转型和多元化趋势的挑战。随着社会的不断演变,传统的社会结构、价值观念和文化模式都经历了深刻的变革,这导致了意识形态领域的多元化和碎片化。首先,社会转型使得不同利益主体对于国家和社会发展问题产生了多元化的看法,使得原有的意识形态框架面临更加复杂的挑战,如何在多元声音中保持共识成为一项重要任务。其次,多元化趋势使得信息传播更加广泛和迅速,社会成员接受到的信息更为多样。这带来了信息碎片化和立场多元化的现象,人们更容易受到不同思想的冲击,也更容易形成相对孤立的意识形态群体。
从外部来看,我国意识形态面临着国外敌对势力的攻击。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外部势力通过各种手段对我国的意识形态进行渗透和影响,试图颠覆我国的意识形态根基、扰乱社会稳定,甚至干扰我国发展进程。首先,外部势力通过扩大传播渠道和改进技术手段,加大了对我国意识形态的渗透力度。他们利用互联网、社交媒体等平台,对我国政治制度、社会体制、价值观念等进行扭曲解读,大量输出负面信息,影响我国公众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其次,外部势力通过人员交流、文化输出等途径,试图在我国引入西方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挑战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地位。他们打着所谓的“民主”“自由”等口号,企图影响我国的意识形态发展,干扰我国社会的稳定。最后,外部势力还利用国内敌对势力、非法组织等,对我国意识形态进行间接干预和破坏。他们通过资金、技术等手段支持国内反华势力,煽动颠覆活动,制造社会矛盾,侵害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增强意识形态风险防范化解能力的着力点
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绝对领导。党的绝对领导意味着在意识形态领域,党对思想、舆论、文化等各个方面具有全面领导权,以保障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在当前社会转型和多元化趋势的背景下,党的绝对领导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升国家软实力、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党要加强对意识形态工作的统一部署和组织领导,加强思想引领和舆论导向,牢固树立正确的意识形态观念,保持意识形态领域的清明头脑,树立鲜明的意识形态旗帜,为维护国家安全提供坚强的思想保障。
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保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是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重要举措。要加强网络信息规范管理,建立健全网络信息传播法律法规体系,加强网络信息内容审核和监管,严厉打击传播网络谣言和有害信息等违法行为,确保网络空间的清朗健康。积极主动地引导网络舆论,加强对重大时政、重大新闻事件的及时解读和评论,传播正能量,凝聚社会共识,引导网络舆论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完善网络安全设施建设,推动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研发和应用,提高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有效防范网络攻击和恶意入侵,保护用户个人信息和国家重要信息的安全。通过开展网络意识形态主题教育活动,提高广大网民对国家意识形态的认同,增强抵御不良信息的能力。
加强国际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国际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是在全球化时代推动我国价值观走向世界、塑造国际舆论格局的重要战略任务,这一建设旨在提高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促使国际社会更全面、准确地理解我国的意识形态。我国要积极主动参与国际事务,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建设和改革,通过开展国际合作以及多边交流等方式,争取更多话语权,推动我国的意识形态在国际舞台上得到广泛传播和认同。注重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意识形态品牌,通过提炼我国独特的文化传统、价值理念,形成具有吸引力和感召力的国际形象,使之成为国际话语权争夺中的重要资本。加强对外媒体合作,对我国的意识形态进行更加客观、真实的报道,提升我国在国际媒体中的话语权,增强国际社会对我国意识形态的理解。
(作者单位:石河子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