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考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宣传思想阵地,我们不去占领,人家就会去占领”。进入新时代,理论宣讲工作的环境、对象等较之过去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呈现出新的阶段性特征,面临着新问题、新挑战。如何回应群众关切、满足群众需求、传播党的理论、阐释政策主张,教育引导群众用先进的思想理论认识和解决问题,自觉把强大的思想力量转化为干事创业的生动实践,郓城县做出了有益探索。
建强宣讲队伍 提升宣讲能力
宣讲队伍是搞好宣讲工作的基础和关键,既要有水平高的理论专家,又要有各级工作经验丰富的党员干部、各个界别的优秀人物。建立县、镇(乡)、村(社区)三级“百姓名嘴”队伍。在县乡两级选拔理论水平高、素质好的机关干部,让他们示范宣讲,带头到所在单位、基层联系点、学校开展形势政策报告、讲党课、作专题辅导讲座,向群众宣讲党的创新理论和惠民举措,打通理论宣讲“最后一公里”。村级选拔先进典型、回乡创业成功人士、乡村文艺骨干、退休老干部老教师等参与到宣讲队伍中来。在注重宣讲队伍建设的同时,抓好理论水平和素质提升。每期宣讲前都要对宣讲人员进行集中业务培训,邀请专家、基层理论宣讲先进个人等就宣讲核心要义、重点内容、如何达到宣讲效果进行详细辅导,全方位提升宣讲员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
创新宣讲形式 提升宣讲实效
新时代理论宣讲工作要创新方式方法、创新宣讲手段,由“务虚”转向“务实”,增强宣讲实效。要强化服务意识,采取“互动式”“体验式”“对谈式”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宣讲方式,深入浅出地阐述道理,让广大群众广泛参与互动。挂一个横幅、放一张桌子、搬几个马扎,群众围在一起,就是一个“微课堂”。这样的“微课堂”,请身边的人讲熟悉的事,上接上级政策,下通百姓心声,接地气、有温度、有内容,群众愿意听;将宣讲融入文化活动中,让老百姓在文化娱乐中感受党的政策好、贴民心。结合送戏下乡惠民演出、书画展、农村公益电影放映、乡村(社区)文化艺术节等活动,开创一条新时代“理论大众化、文艺进乡村”的理论宣讲之路,用艺术形式将党的创新理论唱出来、舞出来、演出来,让群众在文艺欣赏中感悟思想伟力,感受时代发展变化;制定让群众愿意听、听得懂的宣讲。宣讲前认真开展前期调研,为不同对象、不同群体量身打造不同主题、不同形式的宣讲,吸引群众愿意听、主动来、有共鸣。
筑牢宣讲阵地 构建传播格局
在提升传统固定讲堂等平台的同时,积极创新理论宣讲载体,群众在哪里,就把宣讲平台延伸到哪里,把党的理论、方针、政策送到哪里。一是提升巩固县、乡党校、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农家书屋等这些固定讲堂,并把这些固定讲堂建设成有专人管理、有健全机制、有活动经费、有活动内容目标的理论宣讲阵地。二是整合红色资源,充分利用鲁西南战役指挥部旧址纪念馆、郓州博物馆等红色场馆,将其打造成为宣讲活动的“情景式课堂”,让听众在情境中体验、在体验中领悟、在愉悦中学习。三是打造便民化宣讲阵地,利用逢会、赶集的巨大人流,在街头巷尾设置流动阵地,组织宣讲员与百姓一起拉家常、讲政策、传精神。四是因地制宜建设群众“家门口”的理论课堂,不限地点,不限时间,随时召开,群众可以利用农闲时间了解党的好政策。五是打造新思想主题公园、理“响”村居(街区)、理“响”站点等理论打卡地,让党的创新理论抬头可见、驻足可听、随时可学。六是打造“理响新郓”空中课堂,在电视、广播、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开设“云上课堂”等专栏,拓宽广大群众了解政策、学习理论的渠道。七是探索开展“流动文物”“流动党史”进机关、校园、企业等活动,通过代表性文物、重要遗址、老照片等,全面展示郓城历史发展的脉络和厚重文化,让群众了解历史的同时,感受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进步,焕发出干事创业的激情和力量。
注重宣讲内容 打造宣讲品牌
理论宣讲把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向广大干部群众讲解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伟大贡献、理论创新,切实传播好党的声音,讲好党的奋斗故事。还要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从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入手,推进分众化宣讲,将宣讲融入移风易俗、环境综合整治、平安建设等工作中去。紧紧围绕群众关注的社会就业、社会和谐等重要领域的热点、难点问题广泛深入宣传理论、引导舆论、答疑解惑。在注重宣讲内容、确保宣讲质量的同时,注重打造理论宣讲品牌,着力提升理论宣传实效,逐步形成了“清风廉‘郓’”“和美好郓·巾帼之声”“马大姐’移风易俗宣讲”“欢‘营’你来讲”“‘随’时开讲”等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宣讲品牌,这些理论宣讲品牌随着宣讲的深入开展日益彰显成效。
(作者单位:中共郓城县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