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刘卫国) 记者从1月28日至31日召开的菏泽市定陶区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了解到,2023年,定陶区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经济运行承压稳进
主要指标稳定增长。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6%,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主要经济指标增幅持续走在全市前列。
有效投资持续扩大。22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年度投资计划,位居全市前列。4个省优选、双招双引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完成投资5.12亿元。申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审核通过32个,到位资金12.7亿元。
消费市场加速回暖。开展各类展销活动20余场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增长8%。定陶木制品电商产业带、仿山镇电商供应链基地分别被认定为“2023年山东电商产业带”“2023年山东电商供应链基地”,9家电商企业被认定为“山东直播电商企业”。
发展动能蓄势聚力
重大部署稳步推进。3个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点项目开工建设,20个实施类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项目投资进度位居全市前列,华泽新材料被评为市“十佳项目”之首,定陶区成功入选首批省级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综合性区域”试点县区。
园区建设成效明显。定陶经济开发区获首批省级绿色工业园区,全市唯一,并被推荐参选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润鑫化工园区获首批省级生态园区、近零碳示范园区创建资格,全市唯一,并经国家安科院专家组复核评定为D级,达到园区安全管理水平最高等级。
重大设施进展顺利。投入2.57亿元,完成高铁沿线房屋征拆任务。新万福河通航二期工程有序推进,鲁南、雄商“双高铁”纵横交错、内河航运通江达海的综合立体交通体系加速塑成。
产业发展质效并进
招商引资见行见效。坚持领导带头招商,新签约重点项目64个,落地项目43个,到位资金53.95亿元。市主要领导带队招商签约项目到位资金位居全市第一。实际利用外资7324万美元,位居全市第三。
主导产业发展强劲。通过规划谋链、立桩建链、融通强链,3大主导产业发展势头强劲。生物医药产业裂变发展,嘉成医药、道尔科创园、亿翔制药等项目相继投产,绿十字药业、复星集团(定陶)头孢基地等项目加快建设,山东二叶税收突破亿元大关、增长77.3%,生物医药产业税收增长50.9%。润鑫化工园区聚集有上市企业投资背景的项目达到11个,高端医疗器械大健康产业园、医疗净化产业园加快建设,生物医药产业链条持续拓展。新材料产业异军突起,华泽新材料一期、二期相继投产,乾运生物癸二酸试运营,天厚5G产业园持续技改扩能,星顺生益科技二期加快建设,正在成为各自细分领域的领军企业。新能源产业蓬勃兴起,以中再生(通盛)新能源循环经济产业园为载体,陆续签约落地了巨湾技研动力电池、通盛综合能源港、中再生新能源汽车拆解和锂电池回收等一批优质项目。
数字经济赋能增效。入库省级“晨星工厂”培育名单17家,嘉宏脱水蔬菜获评省级5G+工业互联网应用标杆企业,山东二叶、天厚新材料获批省级总数据师制度试点企业。建成5G基站1800余个,实现全区5G信号全覆盖。工信部与省工信厅联合举行的“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全国行”在定陶区举行。
科技创新不断增强。鲁花等21个技改项目全面开工,计划总投资72.43亿元,技改投资增幅24%。创建市级重点实验室49家,数量全市第一。新认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2家,新增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54家、“专精特新”企业6家、“瞪羚”企业3家、国家级绿色工厂2家,山东二叶、天厚新材料分别获评省级先进中小企业、省级单项冠军企业。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44家,同比增长311%。210件专利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13.8亿元。30家规上企业与高校建立人才技术合作关系,新入选省“泰山产业领军人才”2人、全市共4人。
城乡风貌明显改善
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新建提升城区道路6条,新修改建农村公路125公里,定陶区入选全省农村基础设施后期管护长效机制试点县区。改建维修雨污管网“错骨断筋”问题106处,铺设雨污管网13.3公里,第一污水处理厂完成提标改造。新增燃气管道42.2公里、供热管线15公里、农村供水管网201.6公里、供电线路35千米。建成投运充电站12座,在全市率先实现充电桩乡镇全覆盖。白土山公园、镜湖适儿化公园建成投用。
城市品质持续提升。更换维修护栏13公里,修复破损路面2.6万平方米,新增道路绿化面积1.9万平方米,治理裸露土地6.1万平方米。累计施划公共停车泊位6500余个,建设智慧化停车场14处。
粮食安全根基更加稳固。继续实现面积、总产、单产“三增”。4.1万亩高标准农田通过验收,定陶区获评省级高标准农田整县推进示范县、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县、农资流通服务示范县、绿色农资试点县,黄店、南王店镇获评全省平安农机示范镇。
特色农业蓬勃发展。设施蔬菜种植面积10.2万亩,食用菌栽培面积240万平方米,建成全市规模最大的早春西瓜优势集中产区;新增省级乡土产业名品村9个,“三品一标”达到 75个,“定陶玫瑰”获批山东省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仿山、杜堂镇获批省级农业产业强镇,山东鲁花获评“中国农业企业500强”。
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高标准建设创业车间27个,276个自然村完成生活污水治理,5个省级和美乡村示范村加速建设,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累计达到204个,马集镇获评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袁堂村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发展环境持续向好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落实减税降费4.5亿元,各银行机构向企业提供贷款41.8亿元。创新“免申即办”等服务模式。完成全省“免申即享”“代位变更”“审管互动”3项“揭榜挂帅”任务。
改革动能持续释放。69项改革事项有序推进,创造了一批在全省全市领跑先行的改革成果。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典型经验被中办《每日汇报》采用刊发,并评为2023年中国改革年度案例。医共体建设经验做法入选国家卫健委典型案例。省级农村试验区试点任务顺利通过验收。
发展底线持续稳固。空气、水环境质量综合指数改善率均居全市前列,主要河流水质稳定达标。持续开展各领域安全隐患问题大排查大整治行动,全力守牢安全生产、公共卫生、食品安全等一排底线。
民生保障坚实有力
教育水平持续提升。新建、扩建学校3所,新增学位5580个;省级优质园创建比例达到41.7%,全市第一;山大附中实验学校与山大基础教育集团完成续约,二期工程稳步推进;定陶区获批全省乡镇初中质量提升试点县区、入选“教育部第三批智能研修平台应用试点工作区”,并作为唯一县区代表,在全省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现场会上作典型发言。
医疗服务持续优化。区人民医院新院区完成主体建设,区中医医院等3个项目纳入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滨河、张湾等6个卫生院建成投用,创建省、市级中医药特色卫生室14个。
文体事业持续发展。全年送戏、送电影下乡4600余场次,戏曲《公鸡过寿》入选全国舞台艺术优秀节目创作扶持计划,荣获“全国优秀小戏小品展演”十大特别推荐剧目奖、省“泰山文艺奖”一等奖。大型纪录片《定陶战役》荣获省优秀电视新闻作品一等奖,填补了全省县级大型红色文化传播资料空白。区图书馆被评为“国家一级图书馆”。定陶王陵核心区、十里铺北堌堆遗址环境整治项目获国家文物局立项批复,王陵考古遗址公园入选省级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在世界残疾人举重锦标赛中斩获2金、1铜,在亚残会上斩获2金,打破赛会纪录2项、亚洲纪录1项。
社会保障持续增强。开发公益性岗位4696个,新增城镇就业4800人,吸引返乡创业3512人,领办创办经济实体1417个。发放各类救助补贴资金1.39亿元,残疾人康复服务1.98万人。基本养老服务“六助”新模式、分散供养人员社会化服务经验分别被评为全省养老服务、社会救助领域优秀创新案例。
社会环境持续向好。半堤镇派出所获批全省“枫桥式公安派出所”,仿山、半堤镇派出所获评全国“一级派出所”。天中南城社区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称号。在全市率先完成老城区棚改安置和房屋产权确权颁证历史遗留问题化解任务。
政府建设扎实推进
持续加强政治建设。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坚决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自觉把党的建设贯穿政府的各领域、全过程。
持续推进法治建设。高标准办理人大建议133件、政协提案139件。在全市率先搭建覆盖全区的行政复议服务便民体系,构建形成“1+11+1”便民服务网络,被命名“山东省法治建设示范县区”。
持续深化廉政建设。坚决贯彻全面从严治党各项要求,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开展审计项目22项,增收节支1021万元。压减非急需非刚性支出1.65亿元,“三公”经费下降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