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养老服务体系,既是关系民生福祉的大事,更是许多家庭关切的家事。随着人均寿命的不断提高,高龄老人越来越多。建设符合老年人需要,居家社区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事业迫在眉睫。“两会”期间,市政协委员们围绕养老助餐服务、医养结合、发挥中医药优势等方面,结合前期调研成果,就我市养老服务事业发展建言献策。
推进养老助餐服务发展
“随着我市城乡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家庭规模相对缩小,家庭照料资源匮乏,城乡高龄、独居、空巢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快速增长,准确衡量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强度显得迫切。”市政协委员郭登说,“根据基层老年人养老需求探索居家养老助餐服务模式,既从根本上解决了老年人最基本的生活问题,又能促进基层养老服务的发展。”
郭登建议,要扩大我市养老助餐服务覆盖面,规范从业人员的准入标准,不断优化养老助餐服务人员的结构,提升养老助餐服务人员的整体素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创新养老助餐服务行业人才培养机制,实行校企合作,培养更多理论和实践兼备的人才。创新行业服务模式,整合现有资源,利用闲置房屋资源打造助餐点,主动向社会筹集资金,在不改变原有公益属性的基础上与企业进行合作,为养老助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稳定的资金。
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
随着高龄老年人数量增多,老年人的带病率、失能率不断上升,对于生活照料、社会支持、康复护理、长期照护、老年医疗等专业化养老服务需求持续增加,对专业医护的需求较大。
市政协委员胡珺翰在调研中了解到,目前,全市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121处,占养老机构的76.1%。内设医疗机构的养老机构50处,与医疗机构合作的养老机构71处,28个乡镇卫生院和养老院实现“两院一体”模式。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工作,但仍存在多头管理、基层诊疗服务滞后、医养健康产业专业人员短缺等问题。”胡珺翰表示,建议加强民政、卫健、医保部门的沟通协调机制,完善医养管理体系,并对医养服务行业的运行主体、运行机制、管理机制、服务、保障、监督等配套制度做出明确规划。明确提供“医”“养”服务的具体指征、厘清“医”“养”服务内容与边界,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服务逐步辐射到区域范围内的养老机构,培育一批辐射社区周边、以照护老年人为主并兼顾上门服务的社区养老服务机构。
发挥中医药优势促进医养结合发展
中医药作为我国独具特色的传统医学,具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理论体系和独特的治疗方法,在慢性病管理、疾病治疗和康复中均有着重要作用,能够有效地推动我市医养结合服务高质量发展。
“目前,中医药在基层医疗体系中的地位还不够高,这主要表现在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专业人员缺乏、中医药服务内容单一等方面。此外,还存在社区养老缺少中医诊疗服务和中医健康普及、疾病预防和治疗过程中缺乏整体性等问题。”市政协委员穆凌剑告诉记者。
针对以上问题,穆凌剑建议,提高中医药在基层医疗中的地位,通过加强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专业人员的培训和引进、丰富中医药服务内容等方式,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中医药服务水平。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对医养结合机构医务人员和社区责任服务医生开展培训,提升养老医护人员和基层医务人员中医药服务能力。把中医养生融入日常护理,发挥中医药在健康养老方面具有的独特优势和作用,将中医药养生保健和“治未病”理念,融入老年人起居、饮食等日常生活各个方面。
记者 王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