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8日
第A1版:头版

蓝天碧水映菏泽

—— 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综述

菏泽发展的底色是绿色,菏泽城市的本色是生态。

2023年,是我市生态环保工作成效显著的一年,也是我市生态环保工作亮点频出的一年,更是我市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接续奋斗的一年。今天的菏泽,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今年1-10月份,全市生态环境质量实现大幅改善,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水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在全省分别位于第10位和第4位,同比改善2.9%和11.65%,改善幅度均列全省第1位。

空气更清新、河水更清澈、环境更优美。如今的菏泽,以崭新的姿态呈现在世人面前。

合力攻坚

守护一片蓝天

作为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我市每年冬春季极易受到区域性污染传输的影响,又因地处黄河冲积平原,为沙质土壤,颗粒物本底值较高,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困难重重。

“为扭转被动局面,我们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调查摸底,找出问题,对症下药,用铁腕治理污染,千方百计破局。”市生态环境局局长权洪涛告诉记者,我市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6位副市级领导干部任副组长的环境空气质量提升攻坚领导小组,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城乡并举”的工作格局。

保卫蓝天,将举措落实落细。今年以来,我市编制了《2023年菏泽市环境空气质量提升攻坚方案》,划分春季聚焦PM10、夏秋季聚焦臭氧、冬季聚焦PM2.5和重污染天三个阶段,细化出台春季扬尘污染治理12条措施、夏秋季臭氧污染治理13条措施、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15条措施。实施大气污染工程性、根本性治理,推进3家焦化、10家水泥企业完成超低排放改造,以石化、有机化工、工业涂装、包装印刷、家具制造和加油站(储油库)为重点持续开展监督帮扶。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1-10月份,我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4.45,同比改善2.6%,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排名较去年同期进步13位;其中,综合指数、PM10、优良率指标改善率位于全省第1位,PM2.5、臭氧指标改善率位于全省第2位。

源头治污

呵护一泓碧水

治国必先治水,水治才能兴邦。

菏泽因水而得名,但由于地理位置特殊,属高硫高氟区,地下水中氟化物含量较高,再加上地表水源改造不彻底、农田取用地下水灌溉等因素造成氟化物迁移入河,河流水质难以稳定达标。

为解决这一“顽疾”,我市系统化了治理河流水质的方案,指导各县区分流域制定了16条主要河流水质保障方案,实行“一河一策”。

权洪涛表示:“环境问题之所以难,难就难在要用创新的思维、创新的举措去解决新形势下的环境问题。‘治水’一定要发挥科技支撑。”目前,我市建立了河流水质预警、推送、管理工作机制,建设河流水质自动在线监测设施26处,将全市40家污水处理厂、181家重点涉水企业数据接入智慧环保监管平台,实现对重点排污企业全天候、全时段监管。

“出重拳、下猛药、治源头”是我市抓生态环保的工作作风。今年以来,共完成了149千米雨污分流改造,12座城市污水处理厂达到地表水准四类排放标准,因地制宜完成953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封停工业企业深井52眼,合计压减高氟地下水开采量343.02万立方米,有效降低了河流水质氟化物浓度。

综合施策

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

冬日暖阳,漫步赵王河畔。头顶蓝天,脚踏沃土,嬉游公园,静赏碧水,笑览一河诗画。

“我把拍好的风光片分享在朋友圈,不多时就引来了朋友点赞。”市民张启政是一名摄影爱好者,经常到赵王河拍摄,在他看来菏泽的空气质量、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了,随手拍摄都是大片。

我市坚持把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创新实施书记市长交办单制度,进一步厘清各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职责,形成了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加快构建,菏泽大地上的绿色版图不断扩大。

生态环境治理,不但要治,更要监管。我市全面开展危险废物拉网式起底式排查整治“百日攻坚”行动,坚决向违法行为“亮剑”,筑牢生态安全底线。专项行动共排查工业企业461家、重点场所4233处,发现问题399个,已全部完成整改。同时,不断完善危险废物环境管理信息化建设,全市684家涉危险废物企业、单位完成了信息化智慧监管系统注册备案,有效实现对危险废物产生、贮存、处置的全过程动态监管。严把建设用地环境准入关,将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作为供地的前置条件,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到100%。

满足群众和企业生态环境诉求,是全市环保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办好环境信访案件的基础上,我市环保系统开展领导干部“大接访大下访”活动,与上访群众面对面交流,倾听百姓诉求。同时,大力推行非现场执法,既减少了对企业的打扰,又做到执法不缺位。今年,市生态环境局远程监督帮扶工作在全国考核中取得第三名的佳绩,并在全国监督帮扶调度会上作了经验介绍。

环境治理不可能一蹴而就,从监管到自律,需要共同参与,这个过程漫长而艰辛。为了让菏泽的天更蓝、水更清、环境更宜人,我市正在通向绿水青山的征程上,号角嘹亮,砥砺前行!

记者 马源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