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

牡丹魂 牡丹骨 牡丹人 —— 访康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连岗 2024年11月23日
2024年11月23日 菏泽日报 A2 综合新闻

因为牡丹,王连岗的父亲当年差点跟他断绝父子关系。那时候,家里人说他傻,周围人说他憨,可他硬咬着牙撑了下来。不为外撼,不以物移,王连岗的“金石可缕”,一刀刀雕刻出了如今的菏泽牡丹产业标杆企业——康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我的那件‘傻事’要从2002年说起。”11月18日,在总经理办公室,王连岗戏谑道。

那一年,王连岗做了一个重大决定:“我要下海。”最初家里人也不以为意,分配到银行下属的一家酒店干了6年财务,王连岗的能力、经验、人脉都有了不小提升,下海经商多赚些钱也不错。

可很快他们就笑不出来了。当家人知道王连岗是要从事牡丹行业时,全都追问:“做啥?下地种牡丹花吗?”王连岗连连摆手,一脸正色道:“做牡丹研发,牡丹科技,牡丹产业。”

牡丹还有高科技?家里人一头雾水。在那个年代,牡丹留给人们的印象只有每年花开花落20天,更别说高科技了。“当时,最富科技含量的牡丹产品就是用花瓣泡的牡丹酒。”当年做过的一份市场调查,让王连岗哭笑不得,也更坚定了他做牡丹科研的决心。“我认为牡丹产品深加工的前景是很广阔的。”王连岗说。安抚好家人,王连岗就开始招兵买马研发牡丹产品。

从零开始,山高路险。2004年,一份合作伙伴的研究报告让王连岗犹如抓住了“救命稻草”。“我与北京工商大学教授王昌涛合作,通过对牡丹籽检测,发现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不饱和脂肪酸占到90%以上,还有丰富的酚类、维生素类等,我当时就像发现金矿一样,随即确定了牡丹产品的研究方向——开发牡丹籽油。”王连岗回忆道。

只投入没回报,资金耗净的王连岗开始“打工”贴补牡丹研发。凭能力经验,王连岗应聘到外地一家酒店担任高管职务。“零几年的时候,我的年薪就达到了30万元-50万元。不过,父母妻儿没跟我享上一点福,工资除了留下自己和家人的生活费,剩下的全部投入到了牡丹研发中。”面对妻子的含泪无言、父亲的横眉怒目,王连岗至今依然满怀愧疚。

10年间,300万元砸进去了,愣是没见一分“回头钱”。“断绝父子关系。”这也是王连岗父亲为了儿子、为了这个家说的一句狠话。“2008年,第一批牡丹籽油其实已经生产出来了,但人们都不认识、不认可,非说是地沟油,有毒。”当王连岗拿着第一批牡丹籽油跑遍各大商超时,市场的反馈让他灰头土脸。

更让他遭受打击的是,牡丹籽油作为新事物,国家食品名录、国家新资源食品名录都没有。“也就是说国家不允许其进入市场销售。”讲述起那个时期,王连岗抽烟的手仍微微发抖,但他并没有放弃,“因为这个产品绝对是好的,是有前景的,甚至可以成为镌刻菏泽符号的标志性产品。”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2011年的一天,当得知牡丹籽油获批新资源食品时,王连岗激动得一夜未眠:“天亮了!建厂、量产、铺货……”2012年,菏泽市康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注册了“麟源”商标,成为国内第一批专门产销牡丹籽油及牡丹相关产品的企业。6月份正式投产,到年底,康普生物的销售额就达到了300万元。

从开始研发到进入市场,王连岗坚持了整整10年,也几乎无回报地投入了10年。

如今的康普生物,年销售额超过2000万元,拥有10余个国家专利,研发出特色食品、日用品、护肤品三大系列70余款牡丹产品,在全国范围推广种植牡丹两万多亩,在北京建起4个牡丹观赏园。

牡丹深加工产品,面世不过12年时间,被世人熟知更是只有短短几年。但之前,早就有一批批老牡丹人,或为了理想,或为了情怀,为之奋斗了整个青春。也正因如此,牡丹产业才会在菏泽“花开满市”,由“富贵之花”变成“富民之花”“兴城之花”。

“正是牡丹魂、牡丹骨,才造就了我这个牡丹人。”在王连岗心中,牡丹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精神,是他一直秉承并奉行的。

记者 马源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