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雷锋安上“户口”
——“菏泽雷锋”现象(下)
记者 武占民
中国菏泽网消息 毋庸讳言,社会转型期的利益多元和思想多样,会带来人与人之间感情的某种疏离。雷锋,这笔曾经鼓舞和激励几代人的宝贵精神财富,在个别地方、个别人心中也曾产生困惑。
每年到了3月5日,都会涌现出大批人走上街头做善事。短暂的喧嚣之后,很快归于平寂。有人把这种行为称为一种形式,就有了“雷锋叔叔没户口,三月来了四月走”的说法。
但是,在菏泽,雷锋式的人物却层出不穷,各种学雷锋团体方兴未艾,雷锋已化身为每天给人们带来感动的身边人。
菏泽人怎样给雷锋安上了“户口”?
特殊的地域文化造就了菏泽人的侠义心肠,骨子里有一种英雄崇拜,助人为乐,危难时刻敢于挺身而出。
2012年1月29日,曹县苏集镇许单公路苏集段,一辆两厢轿车翻入路边沟渠,轿车底盘朝上,掉进冰窟里,只有尾部隐约露出水面。探亲路经此处的鄄城县农民工周登路,不顾当时零下5、6度的严寒,脱去羽绒服,纵身跳入1.5米深的冰水中。
三次跳入冰窟救人,周登路的事迹传遍了菏泽。
“菏泽地近孔孟之邦,习沐礼仪之化,崇文尚武。”市委宣传部原副部长吕复伦说,特殊的地方文化造就了菏泽人的侠义心肠,骨子里有一种英雄崇拜,乐于助人。
面对别人的危难,“菏泽雷锋”挺身而出的事迹屡屡呈现在全国公众面前。
2011年10月19日晚,广州市珠江边二沙岛晴波路东段,31岁的单县籍退伍军人牛作涛和朋友在散步。突然 “扑通”一声,有人喊“有人跳江自杀了”。牛作涛把手机和钱包塞到朋友手上,脱下皮鞋,说了句“我去救人”,一跃跳入水中。
牛作涛,舍身取义,义动羊城。而早在10年前,他的老乡——曹县小伙王洪娥也曾让京城为之感动。
2001年7月31日,在北京华普大厦工地,保洁员下井疏通污水井管道,被高浓度有害气体熏倒在井中。当保安的王洪娥发现后,冒着刺鼻的气味,跳入深达2米、直径仅有65厘米的井内,奋力把保洁员托出井口。王洪娥因中毒过深,倒在井底,被救上来时,已经没了呼吸。经40个小时的全力抢救,王洪娥才从昏迷中醒来。
英雄们的壮举,感天动地,然而在菏泽人看来,他们所做的正是应该做的,只有这样,才是菏泽人。
高尚的道德都是鄙视名利的,但每个人的付出又都应该有好的回报。好人有好报,学雷锋才能成为一种社会风气。
梁远献,山东天香毛纺织有限公司清洁工,一个经历过炮火洗礼的二等功臣,17年如一日默默奉献,在最平凡的生活中助人为乐。
韦翠英,市立医院一名急救护士。多年的护理生涯中,她坚持“挽救一个生命,幸福一个家庭”的信念,演绎了一段段催人泪下、感人至深的故事。
王青云,东明县公路局一名普通的养路工。30年中,除了给父母看病的几天时间,他没有请过一天假,用人格魅力和坚韧顽强的精神让生命展现出异常动人的光彩……
菏泽经济欠发达,但各条战线涌现出大量雷锋式的人物,在平凡的岗位上将“螺丝钉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
“菏泽传统地域文化尚义、重然诺,从某种程度上抵制等价交换原则。”吕复伦说,“这使深受习俗濡染的菏泽人,积极向上,更多地考虑别人需要我做什么,我还能为别人做什么,而很少考虑回报。”
只求付出不求回报,是一种高尚的情操。高尚的道德都是鄙视名利的,但每个人的付出又都应该有好的回报。菏泽从各级党委政府到社会各界,对“菏泽雷锋”给予了最允分的理解、最真诚的呵护,让每一种善行得到好的回报。
孟昭良千里送湘女的义举感动全国。2010年,当他返乡奉母尽孝时,当地党委政府针对其家庭贫困的实际,给他解决了住房;当地企业给他提供了合适的工作。
梁远献连食堂1元钱一份的菜都舍不得吃,却15年如一日默默照料一位无亲无故的老人。有关部门及时协调,帮他调整了岗位,解决生活困难……
奉献的快乐和根本动力来源于人们对自我价值得以体现的满足感。对于一个人来说,“做好事”让人感觉到自己被社会需要、被他人认可,这是件快乐的事。荣誉和生活的照顾,让人觉得温暖;而一个关注的眼神,一句真诚的问候,也许更让他们回味。
2012年2月17日,记者陪同“活雷锋”张玉贵在长江路上散步。不经意间,一位老者与他擦肩而过。几分钟后,这位老者调头追上来,拦住张玉贵问:“你就是那位学雷锋的老张吧?”当两双手紧紧握在一起的时候,老人激动地说:“你是我学习的榜样!”
事后,张玉贵告诉记者,大家的理解和尊重,是他学习雷锋的最大动力。
好人有好报,才有更多的人学为好人。隆重表彰、走访慰问、受邀团拜……多年来,党委政府、社会各界、百姓群众围绕“菏泽雷锋”,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使“你学雷锋我崇敬 你做好人我学习”在菏泽成为了风气。
正如树苗需要肥沃的土壤,奉献精神也只有在崇尚奉献、尊重美德的氛围之中才能发扬光大。
祝仰爱,菏泽市交通运输局一名普通职工。自 2003年以来,他连续9年献血30余次,共计11000多毫升。
从1997年起,菏泽已经连续七次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称号,有832名人员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其中196名献血者获得金奖,人均累计献血量超过8000毫升。
菏泽“献血状元”多,因为环境使然——无偿献血在全市蔚然成风,市民不但以极大的热情参加无偿献血,更以主人翁的姿态关心和支持无偿献血事业的发展,入党献血、生日献血、夫妻献血,成人日献血、新年献血等等感人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
正如树苗需要肥沃的土壤,奉献精神也只有在崇尚奉献、尊重美德的氛围之中才能发扬光大。
不管形势如何发展变化,菏泽学雷锋活动始终有声有色,持之以恒。
由市工商局牡丹分局马岭岗工商所副所长侯玉林发起,由40多名专家、律师、战斗英雄、作家、学者组成的 "红盾情青少年义务讲师团",在城乡学校举办了人生理想教育、法制安全教育、爱党爱国教育、中华传统教育等专题报告会120余场。
田永亮,这位原雷锋班的班长,24年学雷锋,宣传雷锋。他发起成立的永亮学雷锋小组最初只有2名成员,现在已经有48名成员了,包括木工、瓦工、医生、教师、农业技术员等。
由团市委发起的“寻找身边的雷锋”、 “雷锋精神进校园、进企业”、 “保护母亲河,共植希望林”、 爱心同行送温暖、大学生与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手拉手”……一项项学雷锋活动,丰富多彩。
“春风化雨细无声”。不断涌现的“菏泽雷锋”, 让雷锋精神在菏泽发扬光大。崇尚奉献、尊重美德的社会氛围催生出了更多的“菏泽雷锋”。
崇尚才能沿袭,沿袭而后生根,雷锋精神已经成为菏泽人宝贵的精神财富,融入城市的血脉之中。
(责任编辑:正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