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宽了,眼界就宽了 ——中国菏泽网
菏泽网首页 | 今日齐鲁 |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财经 | 房产 | 汽车 | 娱乐 | 健康 | 专题 | 图片 | 论坛 | 县区 | 菏泽日报 | 牡丹晚报

路宽了,眼界就宽了

2012-03-23 08:22:57 来源:菏泽日报

  路宽了,眼界就宽了

  

  牡丹区胡集镇“水泥”路大变“脸”

  

  中国菏泽网消息 ( 记者 马琳) 3月17日上午,记者来到牡丹区胡集镇龙凤村采访,只见该村新开的商业街两旁全是崭新的二层小楼。同行的该镇宣传委侯海群告诉记者:"一说修路,村民就已经意识到商机无限了,在镇政府的统一规划和设计下,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里,村民就在街两旁盖起了统一模式的两层商业楼,道路还没修好,商业楼已装修一新,村民的思想开始超前了"。

  

  龙凤村是出了名的大村,有14个自然村,总人口达1万3千多人,每逢阴历初四、初九龙凤村是农贸集市。村民郭士停的饭店处在龙凤村商业街和中心街的交叉口,占尽了有利地形。当天尽管不逢集,但他仍接了几单生意,都是村民让他送菜上门的。作为土生土长的龙凤村村民,他对门前的这条路再熟悉不过了。他说:“这条路决定着村民的经济收入,对我家的影响更大,路况的好坏直接决定着我的生意好坏。这不,路基刚一修好,我的生意就开始好了,每天能有1000多元的毛收入”。

  

  郭士停告诉记者,上世纪80年代末,门前的中心街修成了柏油路,与220国道联接起来了,外界的各种信息随着道路的改变不断改变着村民的思想,他也利用有利地形开起了饭店。然而,一条柏油路一下走了20多年,路面开始变得坑坑洼洼。最近几年,一下雨,路面就积水过膝,一场雨就能让这条路1个月不能行走,就是有人要菜他也送不出去,路上的坑经常让过往车辆熄火、翻车,过往行人是深受其害。最有名的就是菏泽的一玻璃商来送货,一车玻璃经过这条路的颠簸损毁近一半,商人大怒,说要货之人承诺是水泥路,要货人辩解说是又有水又有泥的路。从此,该镇村民就把不好走的路戏说成了“水泥”路。

  

  2011年,为了加快新农村建设,增加农民收入,根据现有的骨干道路,该镇开始了道路工程规划,决定维修原有道路4条,长6636米;新修田间路23条,总长22001米;新修生产路20条,长19302米;新修道路采用水泥路面,群众戏说的“水泥”路要变脸成真正的水泥路了。

  

  “修好路,打算干什么?”面对记者的提问,孙庄自然村的孙振贵说,“路好了地里种的瓜果蔬菜就能卖个好价钱了”。 因为路不好,他的西瓜比220国道附近的西瓜价格低很多也没人来收,村里养鸡户的鸡蛋1公斤比外面低两毛钱都引不来人。

  

  龙凤村村民李秀娥站在中心街上说,“路修好了,用不了几年,这条街两边也会全部变成二层商业楼。”

  

  木板加工厂的张老板说:“路好了,我要卖辆车,扩大经营”。

  

  腿脚不好的王大爷说:“路好了,我要买辆电动车方便出行”。......

  

  路宽了,群众的眼界也就宽了;路好走了,群众的打算自然就多了。侯海群告诉记者,2011年5月份,他带着图纸来规划道路,群众听说是来修路的,回家就抱个大西瓜招待他,可见群众是多么急切地盼着把路修好。目前,前期动工的道路路基已铺好,天气一转暖,马上就开始铺设水泥路面,“五一”节之前,龙凤村及周边村与村之间的生产路、田间路将变脸成真正的水泥路,“晴天路难走、阴天两脚泥”的状况将一去不返,群众将走在平坦的水泥路上去种田。

(责任编辑:正强)

  凡未与本网签订书面协议的网站,不得转载本网及菏泽日报、牡丹晚报所属各媒体电子及平面的稿件与图片,特此郑重声明。部分网站的侵权行为,如擅自转载、更改消息来源以及抄袭等,本网将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追究其相关责任。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版权声明 | 网上订报 | 网上投稿 | 不良信息举报 | 招聘版主
中共菏泽市委外宣办 菏泽市政府新闻办主管 菏泽日报社主办 SEO技术服务QQ:451652942
Copyright© 2004-2015 heze.cn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菏泽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