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中国菏泽网  >  视觉菏泽  > 正文

菏泽人的“太空情缘”

作者: 姜培军 来源: 牡丹晚报 发表时间: 2023-06-02 09:44

太空丝瓜激发了孩子们的科研梦想

□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 姜培军

盘古“开天”、屈原“问天”、万户“飞天”,自古以来,中国人从未停止过对宇宙洪荒的追问和探索。

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航天事业进入发展快车道。5月29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公布了我国将于2030年前实现登陆月球的宏伟计划。近年来,在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中,菏泽人不断地贡献着“菏泽力量”,也享受着航天事业发展所带来的伟大成果。

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

播下太空种子,开启天宫梦想

“播下一粒太空种子,开启一个太空梦想。”6月1日,曾任牡丹区都司镇白刘庄小学校长的刘认银说。

去年5月,为丰富学校的劳动实践基地种植项目,让学生了解更多太空知识,牡丹区科协向牡丹区都司镇白刘庄小学赠送了60粒太空丝瓜种子和100粒太空架豆种子。白刘庄小学在学校劳动实践基地开辟了太空种子种植试验基地,刘认银带着学生在牡丹区科协技术人员的指导下,体验太空种子种植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懂科学的意识。

“孩子们当时都很好奇,太空种子长什么样?和普通的丝瓜种子一样吗?结出来的丝瓜能吃吗?”刘认银回忆,太空丝瓜和太空架豆种子入土后,孩子们都很兴奋,每天都关注着它们的长势,出土、发芽、开花、结果,每一个过程都被孩子们记录了下来。在劳动实践基地,同学们看到自己参与种植的丝瓜结出了一米多长的太空丝瓜,感到特别有成就,感叹太空育种的神奇。

“太空丝瓜收获后,学校组织了一场非常有趣的评比大赛,孩子们都开心得不得了。”刘认银回忆。牡丹区都司镇白刘庄小学十分重视青少年学生的科普教育,近年来,学校把科学知识学习与学科教学、劳动实践相结合,积极开展劳动实践教育课题研究,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粒太空种子,激发了广大青少年的科研梦想,我觉得其价值是无法估量的。”刘认银说。

别开生面的“天宫课堂”

2022年10月12日16时01分,“天宫课堂”第三课在中国空间站开讲。菏泽一中成为此次“天宫课堂”的三个地面分课堂之一,也是全省唯一一处。“能成为第三次‘天宫课堂’的地面分课堂,我们菏泽一中全体师生倍感自豪。”菏泽一中校长张斌兴奋地说。

“天宫课堂”上,三名航天员带领学生们进入太空奇妙之旅。在持续约50分钟的授课中,陈冬、刘洋、蔡旭哲三位航天员在空间站以天地互动方式,与地面进行实时交流。

“下面,请菏泽的同学进行提问。”在提问环节,“太空教师”向菏泽学生发出了邀请。视袁隆平为偶像的高一学生司羽珊,获得了提问机会:“我想问,在太空,既没有上下左右的概念,也感受不到重力现象,那么,拟南芥和水稻的根为什么还能往下扎到‘土’里?”随后,“太空教师”认真回答了司羽珊的问题。“今天的课,在我心中播下了一颗种子,那是一颗向往科学的种子。希望有一天,我也能像航天员一样,为国家科技进步作出贡献。”司羽珊说。

“植物在太空中的生长周期和地面上有什么不同?”高二学生尹钲涵向“太空教师”询问。在得到“太空教师”的答复后,尹钲涵十分高兴:“能够与航天员连线,我十分激动。以后的学习中,我将时刻牢记航天员们严谨的科学态度,学好文化课,考一所理想的大学,力争在航空航天领域作出成绩。”

“这次活动,让孩子们深刻感受到祖国航天事业的飞速进步,让他们近距离感受到航天员为航天事业作出的贡献。这将在孩子们心中播种下自强不息、永争第一的种子,助力他们实现人生梦想。”菏泽一中教师孟令觅表示。

据了解,为常态化开展航空航天系统教育实践活动,菏泽一中建设了高标准的航空航天科普馆。该科普馆设有航空航天主题区、航空航天科普教育区、航空航天社团活动区、航空航天社会实践活动区、航空航天竞赛活动区、航空航天教育成就展示区,设施完善。

“胖五”飞天背后的菏泽小伙

今天的莘莘学子,也许就是明天的航天英才。

2022年10月31日15时37分,搭载空间站梦天实验舱的长征五号B遥四运载火箭,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准时点火发射。约8分钟后,梦天实验舱与火箭成功分离并准确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在为“胖五”飞天贡献自己力量的人群中,有一位菏泽小伙,他就是时年25岁的刘辉。

刘辉出生于1997年,本科就读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后被保送到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总体设计部读研究生。刘辉的研究生课题主要围绕火箭,读研期间半工半读,参加工作后很快就适应了工作节奏,能够比较早地担任系统指挥。

“作为此次长五发射动力系统的指挥,我感觉不是特别紧张,因为这已经是我第二次参与大型发射活动。在每一项测试中都精心操作,认真判读,确保火箭状态良好,等到发射时心中就比较有底气。”刘辉说。

刘辉说,能够成为航天人是非常快乐、非常自豪的事。这不仅是他大学时代的梦想,也是他将坚守一生的事业。在他看来,没有什么工作像航天事业一样,能够让人这么心血澎湃。“每次在基地看到白发苍苍的老专家,我都觉得航天事业是可以从事一辈子、奉献一生的。”刘辉说。

“感动菏泽”的“飞天将军”

白发苍苍的老专家令人敬仰,“飞天将军”张建启便是广大年轻人的榜样。

1946年,张建启出生于曹县楼庄镇安乐村一个贫困家庭,1970年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核物理系。1997年,张建启出任解放军原总装备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副主任,2001年任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主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场系统总指挥,2004年起任原总装备部副部长,先后参与组织指挥了“亚洲一号”、“风云一号”、“澳星”发射、“神舟”飞船发射,以及罗布泊核试验、战略武器试验、常规兵器试验、风洞改造等上百次任务,为我国国防现代化和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1999年,张建启率团到俄罗斯航天发射场考察,在参观发射中心展览馆时,陪同人员指着一幅大图片对他说:“我们俄罗斯的飞船已将30多个国家的150人送上太空,但没有你们中国的。”张建启不卑不亢地回敬道:“我们将来要亲手把自己的航天员送上太空!”张建启用自己的勤奋和智慧兑现着自己的这句承诺。从1999年“神舟一号”无人飞船首访太空到2005年费俊龙、聂海胜乘坐“神舟六号”携手问天,6年间的6次飞行如同6个台阶、6枚刻度。这期间,张建启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心血。

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张洪梅曾经多次采访张建启。在她的记忆中,这位“飞天将军”一直是低调内敛的。“往年拨打张建启家中电话,总是他妻子闫秀荣接听,而张建启不是在发射场就是在办公室忙碌。”张洪梅回忆,“2010年1月的一次采访中,拨通电话时,却是张将军接听的,原来他已经于2009年7月退休了。”

2008年,举世瞩目的“神舟七号”飞船发射成功后,时任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神七”任务副总指挥张建启,被家乡人民授予“感动菏泽年度人物”特别奖。2008年中秋节,安乐村村民为张建启邮寄了两盒“感恩月饼”,还附上一封信,向老将军表示慰问。

责任编辑:
分享到:
中共菏泽市委网信办主管 菏泽日报社主办| 新闻刊登批准文号:鲁新闻办[2004]20号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17
网站备案号:鲁ICP备09012531号 | 鲁公网安备 37172902372011号
Copyright© 2004-2012 heze.cn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菏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