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中国菏泽网  >  本地要闻  > 正文

浅谈新时代国有煤矿企业文化建设的新特点新对策

作者: 来源: 菏泽日报 发表时间: 2024-07-17 09:12

□ 李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我国国有企业的光荣传统,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是我国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国有煤矿企业文化建设是国企党建的一部分。因此,做好新时代国有煤矿企业文化建设,应牢牢把握“根”和“魂”的根本要求,深刻分析新时代国有煤矿企业文化建设的新规律、新变化、新特点,积极寻求符合新时代规律特点,体现煤炭行业特色的国有煤矿企业文化建设的新载体、新对策、新路径。

深刻分析新时代国有煤矿企业文化建设的新变化、新特点

一是新时代煤矿从业人员的素质越来越高。传统煤矿工人“傻大黑粗”的时代一去不复返,现在的煤矿工人大多是受过中等、高等职业教育或本科生、硕博生,思维比较活跃,认知能力较强,接受新事物较快。因此,新时代下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应充分考虑参与者和受众对象的变化。

二是新时代煤矿企业员工对工作和生活的价值追求正在发生变化。新时代煤矿工人的工作理念和生活价值追求已由原来的纯粹为了吃饱穿暖,转变为对体面工作、健康生活的物质和精神的双重需要。这种情况下,大家对煤矿企业的认同感逐步增强,苛求企业健康发展的愿望更加强烈,推动新时代煤矿企业文化建设要充分考虑员工的工作和生活价值追求的变化。

三是新时代煤矿企业文化传播的载体越来越多元化。伴随着信息社会不断发展,新兴媒体在煤矿这一传统行业的影响面也越来越大。抖音、快手、微信公众号、内部网站等各种全媒体、自媒体手段正在充斥着煤矿企业员工的工作与生活,煤矿企业员工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广泛。信息手段和传播载体的多元化给新时代煤矿企业文化建设带来了不可多得的平台资源和空间优势。

四是新时代煤矿企业生产力和生产方式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传统煤矿由于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相对落后,曾一度成为事故多发的“重灾区”。新时代煤矿智能化工作面、机器人巡检、环境危害自动监测预警,在地面集中控制室可实现井下生产一键遥控操作。这些都是生产力和生产方式变化给新时代煤矿企业发展带来的新特点,推动新时代煤矿文化建设要融入智能化开采等先进的生产力元素。

积极探索符合新时代规律特点,体现煤炭行业特色的国有煤矿企业文化建设的新载体、新对策、新路径

第一,应把握新时代煤矿企业员工群体变化,回应干部职工关切,建设有内涵、接地气的企业文化。如上分析,新时代煤矿企业员工素质越来越高,认知能力越来越强,广大煤矿企业干部职工对工作和生活的价值追求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大家对企业的认同感、归属感越来越强烈,对企业发展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这种情况下,煤矿企业要通过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首先,要有科学的发展战略作引领。煤矿企业要主动对接国家“十四五”发展规划,制定符合企业实际、引领发展方向、凝聚人心的长远发展规划。其次,要着力打造能体现员工和企业共同价值追求的企业愿景和核心价值观,引领员工思想和行为。

第二,应充分发挥新时代下全媒体优势,拓展和用好各类企业文化宣传载体和工具。在推动新时代煤矿企业文化建设中,在用好传统媒体的同时,更加注重发挥全媒体资源优势,动态更新企业新闻信息,传播企业核心价值观和经营管理理念,讲好新时代矿山故事,传播新时代矿山声音,构筑全时空、立体化、视觉听觉于一体的企业文化宣传阵地。

第三,应把握新时代煤矿企业智能化、高安全性、环保绿色的发展方向,突出煤矿安全和环保这一永恒主题。安全和环保关系煤矿企业的生存发展,关系职工群众的生命健康。在推动新时代煤矿企业文化建设中应把握行业特点,把安全生产、环保绿色、智能开采等关系煤矿发展的核心要素纳入范畴,在企业文化理念、企业远景和核心价值观的设计与宣传上要充分考虑、有所体现。

第四,应把握新时代煤矿企业文化建设的层级特点,不易搞“上下一般粗”和“全面开花”。推进新时代煤矿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企业文化体系设计之初应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充分征求各层级管理人员及职工意见,形成之后推广阶段应采取自上而下方式,统一企业文化宣传标识、口号,统一核心价值观和企业愿景,真正使企业文化层层落实到厂矿车间、班组岗位,根植于广大干部职工心中。

总之,新时代赋予了传统煤矿新的发展内涵,新时代的煤矿企业文化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对于能源行业发展定位,突出煤矿特点,彰显人文特色,把优秀传统文化等各要素贯彻企业文化建设发展过程中,实现以文化人。

(作者单位:山东能源集团万福能源公司)

分享到:
中共菏泽市委网信办主管 菏泽日报社主办| 新闻刊登批准文号:鲁新闻办[2004]20号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17
网站备案号:鲁ICP备09012531号 | 鲁公网安备 37172902372011号
Copyright© 2004-2012 heze.cn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菏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