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中国菏泽网  >  本地要闻  > 正文

“八旬”牡丹秘籍重返故里
失传多年的《桑篱园牡丹谱》显露真容

作者: 姜培军 来源: 牡丹晚报 发表时间: 2023-04-19 09:49


座谈会现场

与会嘉宾在传阅《桑篱园牡丹谱》
《桑篱园牡丹谱》

中国菏泽网消息(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 姜培军) 4月18日,已失传多年的《桑篱园牡丹谱》手抄本重返故里,这一诞生于清朝道光年间的牡丹“秘籍”将为菏泽乃至全国深化牡丹历史文化研究、推动牡丹产业发展提供新的契机。

“前两年,我在研究中国牡丹发展演变史的过程中,通过一个偶然的机会获得了这部《桑篱园牡丹谱》手抄本,今天带着它回归故里,与家乡牡丹再续前缘。”4月18日上午,《桑篱园牡丹谱》座谈会在菏泽市图书馆举行,菏泽著名青年学者、北京城市学院教授荣宏君高兴地说。据了解,《桑篱园牡丹谱》成书于清朝道光八年(公元1828年),为菏泽赵楼花农赵孟俭所著。赵孟俭以种植牡丹为生,没有上过学,但粗通文墨。后来,他在他人帮助下编成了《桑篱园牡丹谱》,该书共收录130种牡丹。令人遗憾的是,《桑篱园牡丹谱》成书后,一直没有刊刻发行,而是以手抄本的方式流传。正是由于这个缘故,《桑篱园牡丹谱》已失传多年。2021年,荣宏君在研究中国牡丹发展演变史的过程中,出于学术研究的严肃性,四处搜罗历代牡丹专著,走访了各大牡丹名园,采访了多位牡丹专家。在此过程中,他通过一个偶然的机会获得了一部《桑篱园牡丹谱》手抄本。

荣宏君带回菏泽的《桑篱园牡丹谱》手抄本,抄录于1942年“二月立春之日”,扉页上标注着“松圃主人抄藏”,字迹清秀俊雅。粗略计算,至今已经81年,仍然保存完好。

“从牡丹发展史来看,牡丹谱录是一个地方牡丹发展繁荣的重要标志。”荣宏君说。因为牡丹谱录具有重要的科学考证价值,是研究一地牡丹发展演变的珍贵历史文献。从宋朝开始,牡丹谱录成了地方牡丹发展的标志。到了明朝,安徽亳州牡丹兴起,标志性事件就是由薛凤翔撰写的《亳州牡丹史》的诞生。几乎和亳州同时期,曹州牡丹也就是菏泽牡丹兴起,到了清朝,菏泽成为天下牡丹栽培中心,一共产生了四部重要的牡丹谱录。

荣宏君介绍,这四部牡丹谱录分别是苏毓眉《曹南牡丹谱》(公元1669年)、余鹏年《曹州牡丹谱》(公元1792年)、赵孟俭《桑篱园牡丹谱》(公元1828年)和赵世学《新增桑篱园牡丹谱》。“上述四部牡丹谱录,是记录菏泽牡丹自清朝以来发展、演变的重要史料,对我们厘清中国牡丹发展脉络、推动牡丹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荣宏君说。

分享到:
中共菏泽市委网信办主管 菏泽日报社主办| 新闻刊登批准文号:鲁新闻办[2004]20号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17
网站备案号:鲁ICP备09012531号 | 鲁公网安备 37172902372011号
Copyright© 2004-2012 heze.cn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菏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