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中国菏泽网  >  本地要闻  > 正文

牢记嘱托 勇担使命 奋力谱写后来居上崭新篇章
——在中国共产党菏泽市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摘要) 张 新 文

作者: 来源: 菏泽日报 发表时间: 2022-02-18 09:20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

过去的五年,是菏泽发展史上极不平凡、极不容易的五年。

这五年,我们脚踏实地、强基兴业,经济实力大幅提升。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连年位居全省前列。地区生产总值由2653亿元增加到3977亿元,前移5个位次、跃居全省第8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185亿元增加到283.9亿元,近三年占全省比重提升0.72个百分点,总量前移5个位次、跃居全省第9位,实现了由“全省垫底”到“跻身中游”的历史性跨越。新旧动能转换步伐加快,落后产能淘汰有序推进,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长4.2倍,成功入选“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双招双引”取得重大突破,一批带动型、造血型项目和高层次人才落户菏泽,省级重点项目数量、质量和体量领跑全省,债券资金获批额度居全省前列,发展潜力正加速转化为新优势、新动能。

这五年,我们精心培育、全力打造,重点产业强势崛起。深入推进“工业强市”战略,“231”特色产业增量提质、全面发力。生物医药产业裂变式增长,规上企业产值三年实现翻番、达到605亿元。现代医药港运作理念先进、配套设施完备、进驻项目优质、发展势头迅猛,两年签订项目40个、总投资过130亿元。以现代医药港为龙头、四个专业园区为支撑的“一港四园”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千亿级规模产业集群呼之欲出。高端化工产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18.5%,东明石化、旭阳集团等一批强链补链项目建成投产,产业链条实现整体跃升。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机电设备制造、商贸物流“三个优势产业”提档升级,农村电商异军突起,淘宝村、淘宝镇数量保持全国地级市首位,获评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服务业等“一批新兴产业集群”蓬勃发展,大数据、石墨烯、5G微基站等新产业无中生有、快速膨胀。

这五年,我们破立并举、改革攻坚,发展活力持续迸发。党政机构改革顺利完成,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持续深化,开发区、国企、金融等领域改革齐头并进,公共资源优化配置、市直部门中层干部轮岗交流等多项改革在全国创出经验。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创新实施“企业吹哨、部门报到、市县联动”服务机制,政务服务质量效率逐年提升。注重用改革思维、市场化法治化手段“破圈断链”,一批骨干企业涅槃重生。持续创新办好节会,“两会一节”大放异彩,“花开盛世”系列评选彰显“中国牡丹之都”品牌影响力。鲁西新区正式获批,菏泽第一次在争取先行先试政策方面走在全省第一方阵。保税物流中心(B型)、济铁菏泽物流园建成运营,实际利用外资、货物进出口总额均创历史新高。

这五年,我们栉风沐雨、精准施策,脱贫攻坚取得完胜。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目标,举全市之力实施“三个一”脱贫攻坚工程,打出产业扶贫、社会扶贫、金融扶贫“组合拳”,170万群众稳定脱贫,855个省定扶贫工作重点村全部出列,历史性高质量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在全国首绘“三张扶贫地图”,在全省率先创立“双向承诺制”,建设扶贫车间的做法纳入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参阅案例,被世界银行、联合国粮农组织评为全球最佳减贫案例。投资150多亿元,完成了黄河滩区居民迁建重大民生工程,14.6万滩区群众过上了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

这五年,我们统筹规划、重点突破,城乡面貌焕然一新。聚力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棚改规模连续三年居全国设区市首位,中华路改造、环堤公园、市民文化中心等一批地标性项目建成投用;城镇化率提高3.6个百分点、达到51%。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高速公路里程翻番、实现“县县通”,洙水河、新万福河航道顺利通航,牡丹机场、鲁南高铁建成投运,菏泽相继迈入“航空时代”“高铁时代”。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粮食总产连年稳定在140亿斤以上,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稳妥有序推进,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七大专项行动深入实施,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全面解决,乡村环境面貌明显改善。

这五年,我们共建共享、惠民为民,民生福祉显著改善。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市财政用于民生支出占比稳定在80%左右。全体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连续五年领跑全省,本外币存款余额翻了近一番,城乡低保、特困供养标准五年连增6次,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3.8%以内,城乡义务教育更加优质均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日益完善,文化、体育、养老等各项事业均有明显提升。加大污染防治攻坚力度,生态环境质量大幅改善。全面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牢牢守住了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社会稳定等红线底线。

这五年,我们围绕大局、协调联动,民主法治加速完善。全面依法治市建设迈出坚实步伐,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取得重大成果。强化党管武装和民兵预备役工作,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持续加强,退役军人工作成效明显,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三连冠”。

这五年,我们从严从实、真抓真管,党的建设全面加强。牢牢扛起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坚定不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圆满完成县乡领导班子换届,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扎实推进。深化“红色工程”创建,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凝聚力持续增强。坚决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之以恒纠治“四风”。高质量完成十三届市委任期内巡察全覆盖,严肃查处了一批违纪违法案件,保持了反腐败高压态势。

五年砥砺前行,经验弥足珍贵。回首奋斗历程,我们深刻体会到:

——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

——必须脚踏实地谋发展。

——必须改革创新破壁垒。

——必须不忘初心为人民。

——必须从严治党强保障。

二、今后五年的总体要求和奋斗目标

今后五年全市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和视察菏泽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第一要务,以改革开放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以全面从严治党为根本保障,坚持“四三二一”总体思路,即:全力推进重点产业、乡村振兴、城市功能、营商环境突破,推动产业发展更具优势、城乡一体更趋优质、生态环境更加优美,构筑质速双升高地、宜居宜业高地,打造鲁豫毗邻地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努力实现总量指标争先进位、部分进入第一方阵、人均水平摆脱后进的全新跨越,奋力谱写后来居上的崭新篇章。

根据这一总体要求,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是:

(一)打造繁荣兴旺的富强新菏泽。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持续位居全省前列,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量稳居全省第二方阵并力争位次前移。工业经济地位明显巩固、质效明显提升,“231”现代产业体系更具活力。农业现代化水平持续提升,服务业发展步伐加快、质量提高。

(二)打造城乡隽秀的美丽新菏泽。城市管理机制更加高效,辐射带动能力逐步提高,交通基础设施体系更加完善,城市品质持续提升。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农村面貌明显改善,广大乡村美丽宜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成为普遍实践,绿色转型全面推进,生态建设成效显著。

(三)打造安居乐业的幸福新菏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得到充分体现,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就业、教育、医疗、文化、社保、养老、住房等各项民生事业稳步发展,共同富裕扎实推进,人民群众生活品质持续改善。

(四)打造内外兼修的文明新菏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加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融入发展各方面,社会主义文化更加自信自强。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红色基因、传统文化、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

(五)打造创新创业的活力新菏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施,创新有平台、创业有底气、创造有支撑成为菏泽发展的硬核。一流营商环境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政务服务效能明显优化,法治化程度大幅提升。改革开放水平明显提高,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充分激发。

(六)打造安定安宁的和谐新菏泽。党建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基层基础更加牢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扎实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法治菏泽、平安菏泽建设持续深化,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三、今后五年的主要任务

(一)聚焦工业兴、产业旺、财力强,全力推进重点产业突破。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231”特色产业体系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裂变升级,加快形成关键性支点、现代化链条、一流生态圈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核心产业内涵集约发展。把生物医药产业作为首选产业,力争两年形成千亿级产值、四年达到百亿级税收,五年塑成省内领先、国内知名的高端生物医药创新策源地。把高端化工产业作为重要财源支柱提质扩能,推动产业规模突破四千亿,打造引领区域、辐射全国的高端化工产业“航母”。推动优势产业转型提质发展。加快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特色化、品牌化发展,打造全国重要的农副产品精深加工集群、林产品集聚区和牡丹产业化发展高地。加快机电设备制造智能化、高端化发展,打造输变电设备、工程机械、风电设备、汽车零部件四大产业集群。突出发展建筑业,塑造“菏泽建设”品牌,打造成新的支柱产业。加快商贸物流高效化、快捷化发展,规划建设一批商业街和商圈,深化电子商务迭代升级,推动设立区域性快递分拨中心,打造承东启西、引南连北的枢纽型物流集散中心。推动新兴产业扩容增量发展。全周期培育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大力推广应用生物质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打造以石墨烯、纳米、5G新材料为主的区域性新材料集聚区。积极培育各类金融新业态。大力发展医养健康、精品旅游等现代服务业。

扩大有效投资。把重点项目作为扩大投资的主阵地,建立项目谋划、项目争取、项目建设一体推进机制,争取更多大项目纳入国家和省“大盘子”。把招商引资作为扩大投资的主引擎,坚持产业链“链长制”,实施招商“一把手”工程,招引集聚一批龙头型、税源型产业项目。把各类产业园区作为扩大投资的主平台,健全基础设施,优化配套服务,持续提高产业承载能力。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扩大投资的主抓手,全面落实基础设施“七网”行动,实施一批支撑性重大工程。实施消费提升工程,促进城乡消费扩容提质。

壮大民营经济。完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引导支持民营企业增总量、扩规模、提质效,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生动局面。落实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各类政策措施,促使更多市场主体留得住、长得大、发展得好。实施上市培育梯队和储备制度,促进更多企业挂牌上市。

激发创新动能。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立足菏泽科技应用和推广实际,建立企业为主体、高校和科研院所协同发力、“政产学研金服用”融合的科技研发创新体系。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推动全社会研发投入占比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实施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行动计划,完善科创平台体系,建设一批区域创新龙头、重大创新载体和重要科研阵地。实施科技攻关专项行动,打造“揭榜挂帅”升级版,进一步优化创新生态环境。加强人才引育创新,落实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集聚一批产业领军人才,培育一批实用型技术人才。

培育壮大财源。把财源建设作为重点任务来抓,着力构建有利于地方财政快速增长的财源建设体系。落实落细减税降费政策,为企业减负松绑,涵养财源、厚植税基。用足用好奖补、贴息、担保、基金等政策工具,推进财政与税收、金融、科技、产业等政策良性互动、高效协同,引导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投入经济发展主战场,不断激发企业创新发展活力。牢固树立“大财政”理念,统筹资金、盘活资产、开发资源,促进财政增收、资源增值、资金增效,形成“集中资源育财源”的强大合力。

(二)聚焦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力推进乡村振兴突破。

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建立财政对农业投入稳定增长机制,逐步提高土地出让纯收益用于农业农村比例达到50%以上。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确保粮食产能稳定。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加快建设牡丹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建一批省级农业产业强镇、乡土产业名品村。大力推动家庭分散生产向适度规模经营转变,加快培育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

促进农村宜居宜业。坚持硬件软件并重、外在内在统一,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提升行动,系统推进农村清洁取暖、厕所革命、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让地更净、水更清、村更美。

促进农民富裕富足。加大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力度,推进低保制度城乡统筹,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深化产业项目、稳定就业、内生动力“三项提升行动”,做好滩区发展“后半篇文章”。深化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充分激发农村资源资产活力。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

(三)聚焦更便利、更宜居、更美好,全力推进城市功能突破。

优化空间布局。中心城区坚持集约紧凑、组团发展,打造万福河、赵王河、洙水河“三条生态景观带”,推动牡丹城区综合服务、开发区产城融合、定陶区产业集成、西部高新技术产业、东部高铁及现代产业“五大组团”协同发展,形成“三带五组团”的城市发展格局。县城坚持特色化、错位式发展,扩大县域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建成20-50万人口规模的Ⅰ型小城市5个。

提升功能品质。统筹推进水陆空立体交通网建设,完成雄商高铁菏泽段建设,加快牡丹机场二期、沪太高铁等项目前期工作,升级一批国、省道干线公路,打造“米字型”高铁枢纽、“川字型”内河航道、“四纵四横三连”高速网、外联内畅公路网,实现各种交通方式互联互通、高效转换。做实做细做活“水文章”,新改扩建一批兴利除害工程,优化城市水系格局。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科学布局教育、医疗、休闲、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着力打造便民、惠民、利民高品质“15分钟生活圈”。深度挖掘“一都四乡”文化内涵,加强城市风貌设计,精心建设一批城市家具、城市客厅,真正延续文脉、塑造特色,充分展现中国牡丹之都独特风采。

增强管理效能。深化管理体制改革,构建协调统一、多方联动、高效运转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运行机制。坚持以绣花功夫抓好城市管理,开展“城市病”综合整治,有效解决交通拥堵、拉链马路、噪音扰民、物业管理缺位等市民反映强烈的问题,规划建设一批城市绿道、口袋公园和社区公园,让市民生活更方便、更温馨、更有归属感。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探索城市全场景智慧应用。

(四)聚焦成本低、效率高、服务好,全力推进营商环境突破。

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大力推行政务服务“就近办”“集中办”“一次办”“不见面办”,实现办事更快、服务更好、程序更简、花钱更少。坚持政府权责清单制度,深化行政审批“2号公章”改革,形成一批拿得出叫得响的政务服务品牌。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做到“无事不扰、有求必应”,让“放心投资、放手发展”成为菏泽的安商富商名片。

打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严把公平关,对本地外地企业一视同仁,大小客商平等对待。严把诚信关,推进诚信政府建设。严把准入关,落实“全国一张单”管理模式,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推动清单事项与行政审批体系紧密衔接。严把监管关,保障市场健康有序运行。

打造规范透明的法治环境。全面强化依法治市,推动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营造“靠法律不靠人情、靠制度不靠关系”的社会环境。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决查处各类干扰企业正常经营和侵害企业利益的违法违纪行为。全面清理各类影响营商环境的地方性规章文件,将保障营商主体运营纳入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轨道。

(五)聚焦挖潜力、强动力、激活力,全力提升改革开放水平。

深层次推进重点改革。积极开展首创性、集成性、差异化的改革探索,推出一批具有菏泽特点、全国影响力的改革举措,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突破性进展。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深化“亩均效益”改革。深化现代财税金融体制改革。深化开发区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积极创建国家级开发区、高新区。

宽领域扩大对外开放。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双循环”等国家战略,紧紧抓住鲁南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机遇,全面对接中原城市群、淮河生态经济带,当好全省向西融合发展和中西部地区向东开放的桥头堡。提升济铁物流园、保税物流中心(B型)和原油保税仓库,建成“水陆空铁”联通联运的外向型综合园区,打造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加快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积极申建国家级跨境电商综试区,全面提升进出口质量。高水平办好世界牡丹大会、中国林交会等重要展会,持续提升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

高标准打造鲁西新区。坚持高点定位、超前谋划,在规划建设、管理服务、产业培育等方面主动对标国内先进,突出全省一流、菏泽特色,深入实施产业突破、科技创新等八大重点工程,拓展菏泽发展空间、打造鲁西崛起战略引擎,推动菏泽由地理区位中心到发展动力中心蝶变。高起点建设97平方公里起步区,一次性规划到位、一次性整合到位,三年内高标准配齐基础设施,在此基础上逐步拓展,加快建成品质新区、智慧新区、韧性新区、人文新区、安全新区。聚焦高端高质高效布局产业,科学划定功能分区,高标准打造十大产业聚集区,建设5平方公里的临港智能制造产业园,持续强化科技创新和人才聚集,隆起发展高地“新高峰”。深化与中原城市群产业合作,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能级,打造国内一流对外开放平台。实行“大部制、扁平化”管理模式和市场化管理体制,最大限度激发改革发展动力,推动新区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5%左右,实现“一年起好步、三年打基础、五年见成效、十年翻两番”目标。

(六)聚焦惠群众、兜底线、促和谐,全力提升民生保障水平。

大力增进民生福祉。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实施农民收入十年倍增计划和中等收入群体壮大行动,推动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扩大就业。多层次搭建社会保障体系,织密扎牢民生保障网。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提升基础教育发展水平,打造职业教育发展高地,推动菏泽学院建设菏泽大学、菏泽医专升格本科院校,切实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实施健康菏泽行动,抓好名院名科名医培育,大力发展健康产业,推动中医药事业创新发展,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扎实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加强和改进公民道德建设,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加快改善生态环境。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开展碳达峰、碳中和行动,创建国家级、省级生态工业园区,推动绿色循环发展,引导全社会践行绿色生活、绿色消费理念。强化沿黄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塑造以绿色为本底的沿黄城市风貌;积极融入全省黄河科创大走廊、黄河现代产业合作示范带,加强沿黄交通、农田水利、蓄水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创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加大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力度,因地制宜、多措并举推进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强化湿地保护和管控。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全面消除城乡黑臭水体,确保主要河流断面水质稳定达标。

持续优化社会治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打造“网络+网格”基层社会治理升级版。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强化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构建源头防控、排查梳理、纠纷化解、应急处置的综合治理机制。加强社会面智慧安防建设,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打造高水平的平安菏泽。全面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构建新型应急管理体系,牢牢守住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金融安全等底线,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走深走实

(一)坚定不移强化政治建设。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持续强化理论武装,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等各层级学习制度,不断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新闻舆论、互联网、高校等阵地管理,不断增强主导权和话语权。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格规范党内法规制度。完善党委研究发展战略、制定重要政策、决策重大事项的工作机制,提高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不折不扣在菏泽落地落实。

(二)强基固本夯实基层基础。牢固树立大抓基层鲜明导向,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保障村级组织运转经费,健全村干部报酬正常增长机制,畅通优秀村干部晋升渠道,强化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多种路径发展壮大新型集体经济,促进农村党建整乡推进、整县提升。深化城市党建全域提升攻坚行动,探索中小城市党建新路径,加快“村改居”向城市社区转型,推动城市党建提档升级。深化“红色工程”创建,开展“全域党组织覆盖行动”,统筹推进国企、学校、“两新”组织、新兴行业等各领域党建。强化党员发展、教育、管理和服务,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三)从严从实建好干部队伍。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注重在双招双引、项目建设、乡村振兴、信访稳定等急难险重工作一线选拔培养干部,切实树立“敢扛事、愿干事、能成事”的选人用人导向。深入推进“薪火工程”,推动“墩苗育苗”常态化制度化,加大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力度,统筹做好培养选拔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党外干部工作,充分发挥老干部宝贵财富作用,全面调动各层次、各年龄段干部积极性。加强干部日常教育管理监督,健全干部担当作为激励和保护机制,让愿担当肯干事的人有平台、让敢担当会干事的人有舞台、让能担当善成事的人有奖台。

(四)用情用力做好群众工作。必须树牢宗旨意识,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终身职责,把群众利益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让矢志践行初心使命成为广大干部的行为自觉。必须注重方式方法,永远与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俯下身子倾听群众诉求,换位思考体谅群众感受,真正做到把群众工作作为一切工作的必然组成部分。必须坚持做细做实,常态化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切实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里。必须强化制度保障,真正做到以制度化保障群众工作常态化。

(五)持之以恒转变工作作风。坚决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锲而不舍纠“四风”、树新风。大力弘扬“严真细实快”作风,实施“五比五看”大竞赛。实施领导干部综合能力提升工程,坚持把强学习作为转作风的重要前提,大兴“学习”风尚,永葆“迎考”状态,推动各级干部学理论、学政策、学业务,不断增强能力素质,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家里手。

(六)坚持不懈净化政治生态。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一以贯之全面从严治党、一刻不停正风肃纪反腐。以党内监督为主导,促进各类监督贯通融合,加强对各级“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的监督。正确运用“四种形态”,精准把握“三个区分开来”,有效推进澄清正名,严肃查处诬告陷害行为,保护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聚焦教育医疗、养老社保、生态环保、执法司法等领域,开展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专项整治。从严查处行政审批、工程建设、招标投标、政府采购、土地出让等重点领域腐败问题,坚决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

责任编辑:
分享到:
中共菏泽市委网信办主管 菏泽日报社主办| 新闻刊登批准文号:鲁新闻办[2004]20号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17
网站备案号:鲁ICP备09012531号 | 鲁公网安备 37172902372011号
Copyright© 2004-2012 heze.cn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菏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