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中国菏泽网  >  深度报道  > 正文

寄宿制学校:乡村孩子的第二个家
“教”“育”结合,关注住校学生全面发展

作者: 孟欣 来源: 牡丹晚报 发表时间: 2024-06-21 11:05

校园谈心护航学生成长。    学生在宿舍快乐地交流。

□记者 孟欣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办好农村教育,是一个历史性任务,并不会随着城镇化、现代化进程而逐步降低农村教育的重要性。近年来,菏泽市委、市政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以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为切入点,集中力量整合农村义务教育资源和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城乡办学条件差距明显缩小,农村学校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有效推进,寄宿制学校建设正逐步成为我市农村儿童少年的成长中心。

6月19日,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来到位于牡丹区沙土镇的新兴中学,走进校门,宽敞平坦的校园道路直通教学楼、宿舍楼、餐厅,道路两旁绿树成荫,花草清香弥漫鼻尖,与前后两栋教学楼、一座学生宿舍楼紧邻相对的是一处处校园小景,木质凉亭、石头桌椅、假山喷泉与绿荫小道趣然相连,相得益彰。随着9点40分大课间的铃声响起,莘莘学子或在教室内休息,或三三两两来到校园各处,纳凉放松心情。

“我们新兴中学是牡丹区比较偏远的学校之一,留守儿童较多,管理难度相对较大,结合实际,经综合考虑,我们实行半封闭式管理。两千多名在校生中有六百多名家校距离较远的学生自愿选择住校,每周周末返家两天。”新兴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康明途向记者介绍道。

对于农村孩子来说,寄宿制学校就像他们的“家”,它弥补了家庭教育中儿童缺失的爱和亲情。康明途认为,真正的寄宿制学校,解决的不仅是“教”的问题,还有“育”的问题,要注重孩子的文化和生活体验,引导他们的做人做事、生活习惯养成等。

为让每位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该校通过改善办学条件,配备了较为齐全的音体美活动设施,成立了书法、绘画、足球、文学社等兴趣小组,经常举办成果汇报展、文艺演出、体育比赛活动等。分年级组织“寄宿生生活技能大比武”,涵盖整理内务、叠被子、洗衣服、打扫卫生、洗碗筷等项目,确保一学期一个重点,为寄宿生创造温馨的“第二家庭”。

“从今年一月份开始,我们学校开始实施‘日行一善’教育实践活动,把教育以及自我修养、自我完善、自我提升融入到生活习惯的点滴中,分解到每一天的‘言’和‘行’之中,引导学生充分体验生活学习中习善、行善、扬善的快乐,从而积善成德,形成健全的人格。”康明途说,与此同时,该校根据学生家庭居住地就近原则,积极推行“村居合作学习共同体”,采取自愿结合的方式,组织学生组建了若干村居小组,利用周末和假期开展学习、社会实践活动,探索家校共育的新路径,取得良好的效果。

创新发展,让寄宿生有知识有能力

郓城县李集镇苏阁初级中学作为一所九年一贯寄宿制学校,以其独特而高效的教育模式,成为我市乡村教育的典范之一。这所学校不仅注重学术教育,更在学生的生活技能、人际交往、自我管理能力等方面下足了功夫,培养出一批批既有知识又有能力的优秀学子。

“对于乡村的孩子们来说,寄宿制学校不仅是学习知识的殿堂,更是他们的第二个家。”苏阁初级中学校长刘晓军告诉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道。该校实行精细化的管理制度,从作息时间安排到饮食起居的照顾,都做到了科学、合理、人性化。同时,学校也注重人文关怀,为孩子们提供了丰富的课外活动,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健康成长。

“每当天气炎热,都能喝上一碗绿豆汤,精神倍儿爽,这碗汤里我喝出了家的味道。”初一学生李欣怡看着手中的绿豆汤笑着告诉记者道,“在这里,我们不仅学到了知识,更找到了成长的舞台。学校为我们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机会和平台,让我们能够展示自己的才华和潜力。我感谢学校、感谢老师们的辛勤付出,是他们让我们有了更好的未来。”

在重视学术教育的同时,该校还格外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外,该校还开设了各种兴趣小组和社团,布老虎手工包、书画艺术培训、趣味课间操等艺术活动相继开展,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参加。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也让他们在团队合作、沟通表达、创新思维等方面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在谈到学校的办学理念时,刘晓军向记者介绍:“我们坚持‘五心共育’的教育理念,在校园管理、教学、生活、活动等方面大力提倡创新,以高品质为核心打造乡村教育的新名片。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孩子们感受家的温暖的同时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实现自己的梦想。”

政府补助,减轻寄宿生家庭压力

部分家长为了谋生,无法全面顾及孩子的生活和学习,再加上乡村学校的撤点并校,寄宿制办学就成了适应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所需要的一种办学模式。

作为成武县开办的第一所农村公立寄宿制学校,南鲁集镇实验小学从2022年秋季开始施行寄宿制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效。学校内建有标准化食堂、学生宿舍、多媒体室、功能室等基础设施,学生在学校内每天吃得好、住得好、学得好,课余时间有阅读、书法练习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老师们还在生活上给予关心,在思想道德、行为规范、心理辅导等方面进行教育和引导。

“寄宿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和锻炼,生活自理能力和学习成绩明显提高。虽然我们的工作增加了,但是看到学生一点点进步,我们感到很高兴,也很有成就感。”南鲁集镇实验小学校长牛祥朋说。

一名寄宿学生的家长表示:“孩子上寄宿制学校,学费、课本费、住宿费都不用交,减少了我们的日常开销。孩子吃、住、学都在学校,将原本花在上学、放学途中、在家玩手机的时间都可以有效利用起来。学校有科学的作息制度,还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帮助孩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住校期间,有老师和同学帮助辅导功课,孩子的学习成绩有了很大提高,我们家长外出务工更放心了。”

在牡丹区吴店镇中心初级中学,学生住校不仅不用花钱,学校每年还发放寄宿生活补助费。“我住校不用交住宿费,每年还能领到1250元的生活补助费。我一天的生活费大约14元,在校期间,补助的生活费基本达到我生活费的一半了,大大减轻了我的家庭负担。”吴店镇中心初级中学八年级二班学生李夏雨给自己算了一笔账。她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建档立卡生,得益于学生资助政策,能健康快乐地在学校里完成学业。

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从菏泽市牡丹区教体局了解到,该区寄宿制学校实行寄宿生住宿全免费政策,政府按每名寄宿生300元的标准拨付学校公用经费,提升宿舍生活设施配备和宿管工作水平。同时,按小学每人每年1000元、初中每人每年1250元的标准补助寄宿生生活费,有效减轻了乡村学生的家庭经济压力,为他们顺利完成学业提供了坚实保障。据统计,牡丹区每年补助寄宿生生活费800万元左右。

统筹整合,持续推进乡村教育振兴

为改善乡村学校寄宿条件,我市持续倾斜建设资金,紧抓“中小学办学条件改善”“改薄”等重大政策机遇,建设资金向乡村寄宿制学校倾斜。

同时,通过院墙美化、校园绿化、运动场改造提升等工程,让每面墙壁、每条通道、每处设施都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学校整体面貌大幅改观,师生办公学习环境得到根本改善。在乡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方面,仅牡丹区就投入资金1.1亿元,建设教师周转宿舍16栋900套,在全省率先实现乡村教师周转宿舍全覆盖,极大地改善了乡村教师的居住条件和工作环境,确保了外地教师“来得了、留得下、教得好”。

近年来,菏泽市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瞄准义务教育薄弱环节和短板,统筹整合义务教育学校建设资金,全面提升乡村寄宿制学校管理水平,推进乡村教育振兴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同时,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健全完善乡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宿舍及内务管理细则,从宿舍环境、安全保障、文明创建和日常生活等方面进行规范管理,创设和谐的集体生活氛围,组织开展“文明宿舍”“最美宿舍”等评比活动,为学生打造温馨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在山东省乡村温馨校园评选中,牡丹区沙土镇新兴中学、黄堽镇中心初级中学等寄宿制学校被评为省级乡村温馨校园。

责任编辑:
分享到:
中共菏泽市委网信办主管 菏泽日报社主办| 新闻刊登批准文号:鲁新闻办[2004]20号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17
网站备案号:鲁ICP备09012531号 | 鲁公网安备 37172902372011号
Copyright© 2004-2012 heze.cn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菏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