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武霈 来源: 牡丹晚报 发表时间: 2024-04-10 09:07
□记者 武霈
若君欲寻真国色,四月当至菏泽城。
时下,娇艳怒放的牡丹正以最美的姿态迎接八方来宾,当海内外游客都聚焦菏泽观赏盛世之花时,以牡丹元素为核心、经过精深加工而形成的全产业链条,也在惊艳着世人。花可赏、根入药、籽榨油、蕊制茶、瓣提露……菏泽立足牡丹特色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让国色天香的牡丹衍生出众多特色产品,实现了从“一朵花”到整个牡丹产业链的“美丽蝶变”,逐步探索出一条以特色产业赋能乡村振兴之路。
牡丹产业大有可为,这已经是大多数人的共识,如何最大化创新发展牡丹产业,政府部门和一代又一代牡丹人在不懈探索,牡丹种植、加工、研发的“脚步”也从未停歇。为做好牡丹文章集智聚力,我市依托牡丹节会,邀请了相关行业专家学者,展开研讨交流,致力于推动牡丹产业高质量发展。
“农产品的持续升级,可以通过优质的供给创造消费,进而成为推动乡村产业发展的新引擎,牡丹产品的深度开发就是典型的案例。”在4月8日牡丹节会开幕式的主旨演讲环节,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姚洋以《中国经济增长和消费前景》为题进行演讲。从宏观经济消费的展望,落脚到牡丹产品的升级,他独辟蹊径,从消费的角度进行剖析,阐述了深挖特色资源禀赋、拉长牡丹产业链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特色即优势,特色即潜力,促进产业振兴需要准确定位特色资源和特色产业,打造特色乡村产业,实现差异化竞争。菏泽,正按照这一思路全力推动牡丹全产业链增值跃升。
种植是牡丹产业发展的基础,也是带动农民增收的直接渠道。菏泽种植牡丹历史悠久,是世界上种植面积最大、品种最多、花色最全的牡丹种植观赏区。为筑牢特色产业发展基础,我市探索出了“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基地”的种植模式,通过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发展药用牡丹、观赏牡丹和油用牡丹种植产业。目前,全市牡丹种植面积40余万亩,现有9大色系、10大花型、1308个品种,培育的新品种占国内总量的80%,苗木出口率占全国的90%。如今,在菏泽,牡丹种植传统绵延不绝,基层牡丹农技师遍地开花,种植基地、协会、合作社逐年增多,一株株菏泽牡丹种苗远销四海。
催花牡丹,是通过运用高科技促成栽培技术,打破自然生长规律的反季节牡丹花,每年春节,菏泽的催花牡丹都会“红遍”全国。“我们会根据市场需求在预定时间内进行催花,随着网络平台的发展,通过网上平台和线下平台两种方式,来推广我们的催花牡丹,今年春节期间,我们销售的催花牡丹多达五千盆。”牡丹区牡丹办事处的花农孙志博说。据了解,近年来,随着我市加大对催花牡丹的探索,花农除了在本地培育催花牡丹,还南下广州、北上北京异地催花,如今,菏泽催花牡丹从业人员近万人,催花牡丹占到全国份额的七成以上。
“牡丹不是柔柔弱弱、与时俯仰的草花,它是木本植物,能够支撑其硕大的花朵,我们由衷赞叹这种不畏强暴的风姿。”在牡丹节会开幕式的“名人名家话菏泽”环节,中央民族大学教授蒙曼毫不吝啬自己对菏泽牡丹的喜爱,“如今菏泽的牡丹已经香飘世界,以北京为例,景山公园的牡丹是菏泽的,圆明园的牡丹是菏泽的,奥林匹克公园的牡丹也是菏泽的。当年是‘曹州牡丹甲天下’,如今已是‘菏泽牡丹走天下’。”
深耕牡丹产业,培育地域特色品牌
除了观赏价值,牡丹的经济价值也同样呈现出了巨大的开发潜力。
在天宝牡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实验室内,科研人员正在从牡丹提取物中尝试配比研发新的牡丹系列产品。作为一家专注牡丹的功能性研发、深加工的高新技术企业,天宝牡丹不断将牡丹深加工向大健康领域延伸,目前已开发出50多个系列产品,其中,牡丹咖啡、牡丹花蕊茶以及以牡丹为元素的功能性食品备受市场青睐。
据天宝牡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孙春燕介绍,为了让牡丹深加工为医养健康产业赋能,该企业建设了牡丹产业科技研发中心、ω—3配方食用油、营养液生产线以及牡丹药妆护肤品的生产车间,与多所院校构建牡丹研发合作关系,创新研发牡丹产品,以严格品质主义定义行业标准,不断引领菏泽牡丹产业发展转型升级。
“牡丹咖啡在市场上反响很好,深受消费者喜欢。现在车间刚刚生产了6万多条咖啡,准备发往北京。自春节以来,我们已经接了十多个6万条以上的大订单了。”孙春燕说。
同样在菏泽市康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展厅内,各种各样以牡丹为原料的产品让人眼花缭乱,尤其是该企业不断加强科技创新,对牡丹籽油进行精细加工,研究开发出科技含量更高、更时尚、更实用的牡丹籽油产品。
“牡丹节会的到来也让我们迎来了订单旺期,目前,车间内在赶制一笔来自广州客户的订单,订购了30万片牡丹面膜。还有一笔订单是来自上海的一家大型日化集团,订购了30万吨牡丹籽油。”菏泽市康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连岗说。
科技创新是牡丹产业发展的源动力,据介绍,近年来,该企业申请了20多项牡丹籽油的国家专利,发表了4篇论文,起草了2项牡丹籽油的国家标准。得益于研发技术的大投入,康普生物全面深耕牡丹产业,确定了牡丹籽油、牡丹花茶和牡丹化妆品三大系列牡丹深加工产品,先后出口德国、美国、日本等国家。
随着我市深层次、多领域挖掘牡丹价值,目前,全市已培育出牡丹企业120余家、科研机构20所,研发深加工产品260多种,形成了从种植观赏,到食品、保健品、化妆品加工的全产业链条,菏泽牡丹产业入选山东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去年产值达到108亿元,从业人员突破10万人。
为文创艺术注入更多“牡丹元素”
产业与文化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乡村要振兴,既要有产业支撑,也应有繁荣的文化。依托丰富的牡丹资源,近年来,我市不断推动牡丹产业农文旅深度融合,通过深挖牡丹文化内涵,激活“文化+”引擎,让牡丹文创产品不断火爆“出圈”,为乡村文化振兴添活力。
“这些牡丹面塑作品,不仅可观赏,而且可食用。”为迎接第33届菏泽国际牡丹文化旅游节,近日,国家级非遗面塑传承人陈素景把面塑工艺与烹饪技巧结合,以独特的视角和高超的技艺,创作出了一种全新的艺术品——可观赏又可食用的面塑牡丹。
据介绍,该面塑牡丹选用了优质的小麦面粉、翻糖以及可食用胶水等食材,色泽鲜艳、形态逼真,在制作过程中,陈素景翻阅了大量关于牡丹的书籍,经过精心调配,最终制作而成,同时,她还采用特殊的保湿技术,让面塑牡丹在长时间的展览下依旧能够保持原有的色泽。
不仅仅是面塑,菏泽古法钩织最近也是频频“出圈”。在马岭岗镇穆李村的鲁西南古法钩织工坊内,现年68岁的张惠灵和十余名农家妇女一边钩织,一边聊天。一支钩针,几团绒线,一双巧手,只见她手指翻飞,双手仿佛会变魔术一般,一勾一挑,不一会儿一片花瓣就成型了。
钩织作为一种特色民间手工艺,经过老一辈的民间手艺人不断摸索和发展,如今不仅具有实用性,更具有文化艺术价值。当地以手工钩织产业发展为方向,助推民间艺人与各行政村合作,向群众免费传授钩织工艺,为村民们创造就业机会。如今,依托面塑、钩织两个手工制造产业,马岭岗镇持续盘活农村闲置劳动力,让1.2万人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
几块不起眼的面团,经他们“点石成金”,一个栩栩如生的面塑作品脱手而成;几张简单的碎布片,经他们穿针引线,雍容大气的堆绣作品让人眼前一亮;几团普普通通的绒线,经他们手指翻飞,五颜六色的钩织牡丹鲜艳欲滴……牡丹面塑、工笔画、钩织、堆绣、根雕、刺绣、刻瓷,在菏泽,越来越多的民间艺术、非遗项目和牡丹元素融合,呈现出蓬勃的生命力,展现了菏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魅力。
以花为媒,以花兴城。如今,“既可赏又可用更能致富”的牡丹产业,正悄然绘就美丽经济、健康经济“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