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中国菏泽网  >  深度报道  > 正文

根的事业
——齐鲁名校长、特级教师李凤真的故事

作者: 云飞 来源: 牡丹晚报 发表时间: 2023-09-11 09:53

image.png
课堂上与学生轻松互动

□云飞

一位诗人曾说:花的事业是甜蜜的,果的事业是珍贵的,叶的事业是谦逊地垂着绿荫的。

而她,从事的则是根的事业:默默地、执著地、持之以恒地为这些花朵、果实和叶子输送着水和养分。

情系三尺讲台,栉风沐雨授业传道;心念百年大计,筚路蓝缕躬身耕耘。2023年9月8日,在菏泽市教师节表扬大会上,作为齐鲁名校长、特级教师的李凤真登上领奖台。

算起来,从大学毕业登上中学讲台至今,从普通教师到齐鲁名校长,从心理导师到特级教师,李凤真已经在教育岗位上辛勤耕耘34个春秋。回忆往事,李凤真颇有感慨地总结道:一辈子,在中小学里兜兜转转地只做了三件事——教学、建校、管理学校。

其实,人这一生能做成三件事足矣。一则可报国家培养,二则可慰父亲教诲,三则可了慰平生。

铭记,父亲的教诲

对李凤真来说,一生影响最大的人就是父亲。

她的父亲叫李传学,1930年生于郓城县北关,在1946—1948年间的土地改革运动中,任郓城东代庄农会文书,并兼任东代庄儿童团团长。1950年在郓城县邮电局参加工作,1952年调往广饶县邮电局工作,1959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亲切接见。

作为优秀共产党员,李传学处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1963年初,国家发出号召,动员干部职工返回家乡工作。已是副局长的李传学第一个自愿报名,在他的带动下,工作迅速铺开。

不久李传学就返回故乡郓城,被组织分配到距县城十多公里的潘渡邮电所,从周一到周六全在乡所里工作,周日才返回城关的家中。虽然当时家在城关,但全家六口人除他自己外,爱人和四个子女全部由原非农业转为农业户口。此举,得到社会上“高风亮节”“高境界”之类的交口称赞,而全家的生活水平却一落千丈。由此,也受到家人的抱怨。对此,李传学从不回应。

多年后,刚刚工作不久的李凤真向已经退休在家的父亲重提这段往事时,曾小心翼翼地提出这个存心多年的疑问:当年,为什么?

父亲面色凝重地回答:“咱是党员,是领导,是同志们共同推选的全国劳模。就为这!任何事情,都要先党后己,先国后家。”

他告诉自己心爱的三女儿:“妮儿,记住——做人就要做得优秀,做事就要做得领先。”

这句话,李凤真终生难忘。

初出茅庐 勇担重任

在大学,李凤真学习刻苦,成绩优异。同时,她还是班干部、学生党员、校学生会成员。因能力突出,她在班级里出色组织了一系列文体活动,为班集体和全系赢得众多荣誉。

大学毕业后,李凤真分到牡丹区第22中学,这是当时全市知名的初中学校。校领导听过她的课堂试讲后,对她备课的用功和讲课的干练深表嘉许,就让她教初二语文的同时,担任一个班级的班主任。

初出茅庐,即担任班主任,李凤真感受到肩上担子的分量,同时也感受到学校领导的信任和期盼。她没有退缩,想着的只有加倍努力,一定干好。

她一门心思扑在工作上,在备课、讲课上向专家学习,向身边老教师悉心请教。她平时有剪报习惯,先后收集厚厚的十多本剪报。教学相长,兼容相承。很快,语文教学迅速打开局面。她的课堂生动活泼,学生兴趣盎然。

李凤真在抓好课堂、阅读教学的同时,注重作文教学,创设一套切实可行的“快乐作文”训练体系,全班同学都能在40分钟内写出600字的文章。

身为班主任,为了做好班级管理,李凤真更是下足功夫,想尽办法。她首先从理论学习入手,阅读大量班级管理的书籍,将心得随时记录,所做笔记先后有二十多本。

她平常注重和学生们打成一片,每逢周末,她的家里从来没有断过成群的孩子和学生玩耍、说笑。平常放学时,她和学生一路骑车谈心。哪个孩子的成绩有起伏,家庭有变故,心理有波动,她都了然于胸。

为激发孩子们的内在潜力,受全国优秀班主任、特级教师任小艾的启发,她尝试采用“民主管理班级”的办法,轮流当值日班长——让班干部和优秀小组长轮流亮相,各显其能。果然,孩子们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他们各自发挥专长,凸显才能,全班洋溢起争优创先的精气神儿,形成一种民主、和谐、向上的班级氛围。一年下来,她所负责的班级,成了全年级佼佼者,不仅语文,其余各科也都名列前茅。

1999年,为丰富学校文化生活,22中校领导决定创办校报《校园生活》,每月一期。校领导经过研究,出于信任,交给李凤真领办。

她带领学校里擅长写作、勇于奉献的几位优秀教师迅速投入征稿、选稿、编辑工作中。《校园生活》作为菏泽市第一家初中校报,内容涵盖教育动态、教与学、青青世界和百草园等栏目,很受广大师生的青睐。不久,山东省教育厅《现代教育导报》菏泽22中记者站成立,李凤真兼任站长。

办好校报的同时,李凤真发挥其特长,在1996年第三届全国青少年“热爱祖国,立志成才”读书活动中,她们班学生及家长共撰写读书心得体会400多篇,择优20多篇上报获奖,她的论文《撑起理想的风帆》获一等奖,她也荣获国家级教师辅导特等奖,成为当时山东省唯一到人民大会堂主席台领奖的辅导教师。

兜兜转转 皆为根的事业

2004年4月,从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副校级领导的李凤真,被区教育局抽调到首次筹建牡丹区实验中学的筹备组。筹备组成员积极工作,多方协调,但终因土地征用等问题搁浅。2004年12月,李凤真又回到教学一线,来到另一所重点初中——牡丹区21中。

来到一个新的环境,她暗暗下定决心,踏踏实实从最基层干起,主动承担语文课教学,短短两个月的时间让最差的班级跃升为级部第一名;带领全校8个学科的老师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如火如荼;分管年级工作,30个教学班,2个分部,井然有序;作为工会主席,她关心教职工生活,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一段时间以后,让大家由认识、认同到信任。

2007年4月,牡丹区再次筹建实验中学,上级再次抽调李凤真。对此,领导们的共识是:李凤真工作作风扎实,工作认真,信得过、靠得住。

前期的筹建工作重心是土地的征用和开工前各种手续的办理,涉及几十家单位,手续烦琐,有时为了一个表格要跑几趟甚至十几趟。足足用了一年时间,终于具备开工建设的条件。

紧接着清障、勘测,她始终是早出晚归,主动参与筹划,耐心地同广大村民沟通交流。当时,仅仅地质测绘一项就进行4次,场地内光坟堆就有100多个,涉及当地居民上百户,工作之巨,可想而知。

因为校址为洼地,为了百年大计,学校必须垫高。每天20多辆车,尘土飞扬,机器轰鸣。此时的李凤真也是拼了,在填土方的一个多月时间内,她每天早7点就到工地,一直坚持到晚上9点,详细记录每个车辆的工作量和土质的质量。脸晒黑了,手上起了冻疮,却始终坚守在工地,为建设一所崭新的学校,李凤真又经受一次另一种工作考验,当然,这也无形中增强她的协调和处理综合事务的能力。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第二次筹建的区实验中学顺利而圆满,占地一百亩、建筑面积四万多平方米的校园于2009年6月在牡丹区西部的重庆路拔地而起,当年暑假后顺利招生。

功成拂身去,何计身与名?2011年6月,李凤真通过牡丹区首次竞聘就任第五小学校长。

五完小当时的状况是:原处于老城区步行街一带的五完小与北关小学合并后迁于黄河路与解放路交口的东南一隅,全校园占地一公顷,仅孤零零的一栋楼,全校最值钱的电器仅是那用于考试的几台英语录放机,而外欠账却达100多万元。教室里的桌子大窟窿、小眼睛,校园里长满荒草……

李凤真来到后,躬身力行,拔草、垫院、铺砖。为节省经费,在学校厕所改建中,她带领校委会一班人在炎炎烈日下搬砖送瓦抬水泥,脸晒黑了、手磨破了,但班子成员和老师们的心里亮堂了,他们知道这个校长是来干实事的,五校未来的发展一定会越来越好。

短短一年间,通过对上积极争取和对外友情“化缘”,对校容校貌进行全面改进——课桌、办公桌、橱柜,门窗、大门、路面均整修一新,所有班级配备班班通,实现电化教学的全部“鸟枪换炮”,昔日杂草丛生的校园里绿树点缀、鲜花盛开,一切都变得井井有条,焕然一新……

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李凤真离开此校时,不仅全方位地改造了学校办学条件,还清学校所有债务,彻底甩掉阻碍学校发展的包袱,还实现经费结余。

2016年5月,李凤真再次受命:接续筹建牡丹区第二实验小学。

学校占地85亩,建筑面积27600平方米,这是按照省级规范化标准筹建的规模较大的区直属学校,是在“全民创业万众创新”的改革大潮中,为解决西城区孩子入学难的问题而筹建的。上级要求:必须在当年的八月底完成基建,确保九月份学生按时入学。

时间紧,任务重。到任后,李凤真带领筹备组的人员积极投入基建的指挥协调中,倒排工期,科学运作,计划上墙,各个项目不同的施工队同时开工。她每天晨星昏月,早出晚归……

进入六月,距开学仅三个月,到了最为繁重的工期当口,每天都加班加点赶工期到深夜。烈日暴晒下,建筑材料运输的尘土飞扬中,雨后泥泞遍布的工地上,到处都有她跑前跑后的身影,每天身上衣服都布满尘土、沾满泥浆。无数个夜晚,她拖着如铅的双腿,回到家就瘫倒在床;无数个白天,她头顶毒辣的阳光,脸被晒得黝黑发亮,爆皮蛰疼。她顾不上这些,无数次在建筑楼层穿梭,监督工程质量、督促工程进度。

不遇盘根错节,无以识利器之锐。李凤真钉子一样的表率作用,更让深受感染的大家全力以赴。终于,2016年9月5日,孩子们排着整齐的队伍,浩浩荡荡迈入窗明几净的新校园。这天,作为牡丹区第二实验小学首任校长的她,特意穿戴一新,站在大门口迎接教师和孩子们。看到师生们灿烂的笑容,她顿感全身轻松释然,所有的劳累和困苦,刹那间烟消云散……

此时的李凤真,从1989大学毕业分配到牡丹区第22中学任教,到第21中学、区实验中学、第五小学,两次筹建区实验中学,此次又筹建完成区第二实验小学,从昔日的风华正茂,到如今的人到中年,兜兜转转已经过了27年。

正所谓:此时凝睇,谁会凭栏意? 

image.png

轻叩,心灵的门窗

三十多年的从教生涯,李凤真与心理学结下不解之缘。

因为长期与学生们朝夕共处,李凤真常思考的一个问题是:如何走进孩子们的内心,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成为孩子们可以诉说、可以依靠的知心人?

作为学生们喜爱的老师,她十分重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哪个孩子情绪有波动,哪个孩子举动反常,她都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觉察到,随后便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直到融化心结,解决问题。

她搜寻博览,潜心研读,广泛阅读心理学、教育学方面的专著,2009年考取“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证书。为付诸实践,她又广泛收集资料,自编教材,创设“体验式”课堂教学范式,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理论之华,贵在其果。李凤真来到哪里工作,就坚持将关注师生心理健康摆在首位。

2011年,她任牡丹区第五小学校长,便在学校开设心理健康课,设立“心理健康咨询中心”,推行“家校共育”的教育理念,自编教材,赢得山东省众多教育专家的高度赞许。至今,牡丹区第五小学仍是菏泽市唯一一所荣获“山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山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的单位。

2016年,她任牡丹区第二实验小学校长,在学校建起全市高标准的个体咨询室和团体活动室。她带领全校师生创建“乐美教育”办学思想体系,提出“让每一个生命精彩绽放”的办学理念。

因工作成绩突出,特别是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方面的突出成就,2013年李凤真被评为山东省第八期唯一一个心理健康教育特级教师,2016年又被评为全国心理健康教育卓越人才。

学无止境,行岂有涯?经过层层选拔,2019年李凤真被评选为山东省第三期齐鲁名校长建设工程人选,培养期3年。其间,省教育厅又在齐鲁名校长人选中遴选出24位首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攻读教育管理硕士学位的校长,学期2年。13门课程,13位教授除平时每节课的作业外,每门课程结业时,都要写5000字的论文,硕士毕业论文要求45000字,而李凤真结合自己教学实践撰写的毕业论文《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研究》一文,不但案例详实,实操性强,而且理论研究颇具超前性、指导性和推广意义,赢得教授连连称赞。经过不懈努力,2021年8月,她顺利毕业,取得教育管理硕士学位。2022年10月,第三期齐鲁名校长培养3年到期,结业的资料堆满她的办公桌:30万字的读书笔记、120节课的听评课记录、14次的校内讲座、12次的校外培训讲座、3万字的毕业论文她写了46000多字、省级课题研究的各种资料……她的勤奋和执着得到导师们的频频赞许。2022年7月间,她的科研成果《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整体建构与实践》获山东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在这里,有付出、有收获,有辛苦、有甜蜜。更有一个个她与孩子们一起演绎的动人故事。

2018年9月,新学年开始不久的一天。一位老者背着个孩子,走进牡丹区第二实验小学的校长办公室。背上的男孩瘦弱矮小,背他的是孩子的爷爷。爷爷向李凤真校长哭诉道:孩子今年已经九岁,却一直没能进入学校,因为之前已去了多家学校,没有一家愿意接受他的这名身患小儿麻痹症的孙子,可孩子一心想进校学习。爷爷接着说:孩子的一二年级课程是他辅导的,学习能力是完全可以的,今年想跟着上三年级。

李凤真认真打量这孩子。此时,孩子正仰头看向眼前这位慈祥的阿姨。孩子那怯怯怔怔的目光中,透露出自卑、无助和期待……霎时,一种强大的母爱充满李凤真的内心。

“留下吧,这个孩子,我们要!”李凤真说。

老人惊喜万分,他早已泪盈满眶,连连道谢。

为照顾好这个孩子,班级里专门成立互助组,从其爷爷送到学校大门的那一刻起,就有班级互助组的同学们接应。从开始的轮流背到用车推,班级的孩子们争先恐后。包括孩子课间休息、大小便如厕都有人照顾,孩子们亲如兄弟姐妹。

这项活动一坚持就是4年,直到这个孩子小学毕业进入初中学习。

在第二实验小学这个温馨美好的大家庭里,孩子变了,他敞开心扉,变得自信阳光,他和同学们“打成一片”,同校长、老师自由畅谈。

10月份,学校举行“迎国庆唱红歌”比赛,李凤真让孩子坐在轮椅上站到班级队伍前面一起唱、一起向党旗行队礼。学校召开运动会,她亲自把他推到观众席中。

他虽患有残疾,却心灵手巧,具有绘画特长。他的画作色彩斑斓,线条优美,构图奇特,极具想象力,先后有多幅作品参展获奖。在学校每年举办的“学雷锋献爱心义卖义捐跳蚤市场”活动中,他现场作画,进行拍卖,所得的钱款全部捐献给学校“爱心基金会”,师生争相购买他的画作。

每次,李凤真都是轻轻抚摸着孩子的头,鼓励他:“孩子,你是最棒的!你是我们的骄傲和自豪!”

孩子眼中浸满泪水,动情地说:“我不是您最优秀的学生,但您却是我最热爱的老师。”

赤橙黄绿青蓝紫,爱给了他七彩的阳光。这种爱,广博而深情,如春风,若甘泉,似雨露。

出于对学校诚心感谢,他的父母为学校“爱心基金会”捐献一万元,专门为那些需要特殊照顾的孩子们提供便利,让爱心永驻,年年相传。

绽放,思想与情怀

教育需要思想,更需要情怀。

三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李凤真担任过3所中学的校级职务,2所小学的校长。

2011年,李凤真担任牡丹区第五小学校长。她首先面临的是学校环境、办学条件的改善。

这是一所有着五十多年建校历史的老学校,有过令人仰慕和怀念的辉煌。

当时,患有脑溢血后遗症、行动不便的老父亲拉着女儿的手,说了一番意味深长的话:“妮儿,1个孩子后面有6个家长,若1800名学生,就有上万名家长,咱做校长,要对得起人家呀。”

是啊,不大的学校,但其肩负的社会责任却不小啊!一定要重拾信心,重新振作。那么从何处入手呢?

从抓教师队伍整顿、抓教学质量入手。她躬身实践,以校为家,与领导班子、教师彻夜长谈,一头扎在教室里,观摩课堂、了解学情,找办法、寻答案。她与大家一起确立“快乐教育”的办学理念,鼓励教师们开阔眼界,加强学习,强闻博识,对学生少灌输,多“点拨”。她提醒大家:“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她鼓励老师多做内功,精心备课,争做名师。五年间,牡丹区第五小学教师队伍中人才辈出,只2013年,就有12位教师同时荣获区级教学能手称号,9位教师荣获市级教学能手称号。

为重振信心,2012年秋,学校举办建校五十年大庆。特请来老教师,让他们畅谈昔日的成就与自豪;让优秀的青年教师登台发言,抒发对学校未来的期盼与信心。

2016年初,李凤真离开该校时,学生人数已经增至3000多人,学校发展成为社会声誉高、充满活力、师生幸福成长的乐园。

2016年,李凤真成为牡丹区第二实验小学的首任校长。

这所新建的学校地处城乡接合部,生源九成都是农村孩子,家庭教育背景与城区孩子迥异。最初的师生源于菏泽城区西部的李娥小学,另有新分配和调入的40多位教师。

“一张白纸,可以画出最美的图画。”虽有各种想象不到的困难,但也最容易勾勒自己的“风格”。她与首届教师一起,怀揣梦想,“鼓劲”“打气”,围绕“依法治校、文化引领、内涵发展”的办学思路,建章立制,制定学校发展规划,推进学校特色发展。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李凤真以身作则,时时做表率,处处走在前。无论晴雨寒暑,她都会早早来到学校,把微笑送给每一位师生。同样,华灯初上时,她又会在暮色中欢送师生安全回家,自己总是最后一个离开学校。

为突出环境育人,对学校的绿化、亮化实施二次提升。她多方“化缘”,争取支持,如今的校园已被打造成“花朵锦簇斗芳菲、祥云石落地生辉”的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美丽校园……

李凤真关心教师,尤其重视青年教师的成长。几年来,该校先后为全区教育系统输送6名优秀校长和30多名骨干教师。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

踏上跑道,是一种选择;离开起点,是一种勇气;驰骋赛场,是一种胜利。

自踏进牡丹区第二实验小学第一天起,李凤真就为自己定位为“新的征程”。她创建“乐美教育”办学思想,将核心办学理念定位为“让每一个生命精彩绽放”。意在创建一种快乐而美好的教育生活,和师生共同倡导、构建这样一种生活方式:乐于读书,以勤思为美;乐于参与,以实践为美;乐于交往,以合作为美;乐于锻炼,以健体为美;乐于服务,以奉献为美;乐于开拓,以创新为美。乐美教育以“乐”为壤,以“美”为向,致力于让每一个孩子绽放不一样的生命精彩之花;乐美教育以“乐”为帆,以“美”为岸,致力于为每一个孩子开启不一样的生命精彩之旅。如今,学校在“乐美教育”办学思想指导下,正按照“一个核心,十大工程”学校教育实践体系阔步向前,稳步发展。

“今美于昨,明日复胜于今。”学校每天都在发生着可喜的变化。李凤真以全新的理念,带领学校走出一条内涵式发展之路。短短数年,学校就荣获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组织特等奖、全国青少年足球特色学校、山东省首届文明校园、山东省首届书香校园等几十项荣誉;两位学生获得“宋庆龄奖学金”,还有一大批闪耀在各级各类舞台上的新时代文明少年、一支支满载光环的学生代表团队……

她本人也先后荣获全国心理健康教育卓越人才、山东省先进工作者、山东省特级教师、齐鲁名校长、山东省五一劳动奖章、山东省三八红旗手、山东省优秀德育工作者、山东省教学能手、齐鲁名校长领航工作室主持人等荣誉称号。

孜孜以求,美美与共。

根的事业,崇高光荣。


责任编辑:
分享到:
中共菏泽市委网信办主管 菏泽日报社主办| 新闻刊登批准文号:鲁新闻办[2004]20号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17
网站备案号:鲁ICP备09012531号 | 鲁公网安备 37172902372011号
Copyright© 2004-2012 heze.cn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菏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