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郭卫东 来源: 牡丹晚报 发表时间: 2021-03-05 10:17
□记者 郭卫东
在菏泽,有这样一位戏曲名家,他不但是国家非遗传承人,还是义工组织公益舞台上的常客。他的嗓音高亢明亮、刚中有柔,他的代表作《收姜维》《张三李四》等剧目家喻户晓,剧中唱段被诸多喜爱大平调艺术的爱好者们广为传唱。他就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大平调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何西良。
17岁拜师学艺
1963年11月,何西良出生于菏泽市牡丹区沙土镇大路店村。在上小学的时候,何西良就被学校挑选为文艺骨干参加宣传队,学唱了山东梆子《沙家浜》等唱段,他嗓音高亢、悦耳,经常到处演出并参加校际汇演。
“虽然我在上小学的时候就学过几个戏曲唱段,但是直到1980年,我才有机会考入菏泽大平调剧团开始正式学戏、练功。考入剧团时,我已经17岁了,已过了最佳的学戏年龄。别的学员大都八九岁,我学戏必须得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行。”何西良说。
每天天不亮,别人还在睡觉,何西良就悄悄爬起来练功。喊嗓、踢腿、下腰……每天,何西良都练出一身大汗才肯休息,接着还要学习文化课和唱腔课。三年的培训班,为何西良后来的戏曲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诚拜名师崭露头角
“大平调也称‘大梆戏’‘大油梆’,属于梆子声腔系统。大平调传统剧目能说出剧名的有700余个,经常上演的传统剧目有《收姜维》《百花亭》等180余个。其内容大多取材于《东周列国志》《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古典演义小说。”何西良告诉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大平调主要流行于苏、鲁、豫、皖、冀五省边缘地带,按方言流行的区域分为东路平调、西路平调、河东平调,其中河东平调以菏泽为中心。”
何西良表示,在大平调戏剧艺术上有位颇具建树的艺术家郭盛高,艺名“小黑牛”,他擅演红脸,唱腔高亢激昂,吐字清晰,表现力极强。“郭老师的大平调艺术首屈一指,他在菏泽名气很大,只要是他唱戏,演出场地必定是人山人海。”何西良说。
1984年,何西良如愿拜在郭盛高门下。在师父精心指导下,何西良更加刻苦地学习大平调唱腔,努力提高自己的演出水平。
1991年,何西良参加山东省中青年演员大赛,凭借大平调《收姜维》中的“三传令”一折戏,一举夺魁。亮丽的嗓音、醉人的曲调,沉稳的功架,雄浑的伴奏,令观者心潮澎湃,何西良也从此名声大振。在苏、鲁、豫、皖、冀五省周边地区,“菏泽的平调红脸何西良”成为一个响亮的名字,喜爱大平调的观众称呼他为“小黑牛的徒弟”“曹州红脸王”。
上下求索佳作频出
何西良表示,菏泽大平调在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非常辉煌,90年代后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多元化文化的冲击,开始走下坡路。剧团自负盈亏,剧团人员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创收和演出中。
“在这么艰难的情况下,菏泽大平调剧团克服一切困难排了一批新戏。在山东省文化厅举办的第三届、四届、五届、八届文化艺术节中,由我担任主演的大型现代戏《张三李四》《柴学进》《法魂》《天职》均获表演一等奖。1992年,大型现代戏《张三李四》晋京并到中南海演出,荣获第二届中国人口文化奖。”
整理挖掘传承非遗
2005年,何西良出版发行了《大平调卡拉ok何西良演唱专辑》。“我是全国大平调第一个发行个人专辑的演员,因为大平调伴奏乐器特殊,很少有人制作伴奏,普通人想唱一段大平调非常困难。为了更加广泛地传播大平调,我就在2005年出版发行了一张个人专辑,里面包含了20多个唱段和伴奏。”何西良说。
2014年,何西良和刘汉坤出版了《何西良唱腔集粹》;2017年,何西良和刘汉坤出版发行了《何西良唱腔集》。这两套唱腔集汇集了何西良多年来的主要唱段,使这些唱段成为了一种大众化、生活化乃至草根化的通俗读本,人人可学、人人可唱。
2009年,何西良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大平调代表性传承人。“菏泽的老百姓很爱看戏,也很懂戏,菏泽是个名副其实的‘戏窝子’。原来的演出都是商业性质,老百姓想看戏得自己拿钱,现在剧团演出都是免费给老百姓送戏下乡。最近几年,老百姓看戏多了,欣赏水平也越来越高。”
“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学习大平调的人太少,剧团里的演员大多都在50岁左右,等他们这批人退休之后,能担任主演的人不是很多。2018年9月,牡丹区大平调非遗保护传承中心招收了20余名学员。从2011年开始,我陆续收了几名徒弟,有菏泽的演员,也有外地的演员。”何西良告诉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我感觉传承大平调不能仅仅局限于菏泽,无论是哪里人,只要来找我,学的就是菏泽大平调。所以无论谁来找我学戏,我都教。虽然现在我不在剧团工作,剧团只要需要我,我就去。无论是在舞台上还是在乡下公益舞台,群众只要想听我唱大平调,我就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