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刘剑辉;马源劭 来源: 发表时间: 2024-09-30 09:49
甲子风华,薪火不息。金秋十月,菏泽职业学院即将迎来建校的第60个年头。
菏泽职业学院是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坐落于美丽的中国牡丹之都——山东省菏泽市。
60年前,一个狭小的院落和几间两层楼房,便是建校初期的真实写照。白手起家,筚路蓝缕,学校秉持艰苦奋斗的拼搏之志,不断开拓创新,开创了崭新的发展道路。追溯历史,菏泽职业学院由1964年建校的菏泽财经学校、1985年建校的菏泽工业学校和1972年建校的菏泽农机职工中专三所学校合并而成,2007年开始筹建,2012年12月经省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正式成立。
60年来,学校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秉承“笃学上进、著善尚美”校风,遵循“修德、明志、精工、强能”校训,在上级主管部门和市委、市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历任领导班子带领全校师生,为菏泽职业教育的发展砥砺前行,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呕心沥血办学兴业。 从建校之初的几间简陋校舍,8名教师、102名学生,发展成为如今百花牡丹园旁占地865亩,教师762名、学生1.5万余人的现代化校园,拥有现代化教室、实训室、图书馆、宿舍、智慧餐厅等40万平方米,人工智能产学研中心、高端装备实训中心、文旅幼教实训中心、网红直播基地等校内实训基地10万多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近2亿元,校内实践教学工位超1.6万个。现在的菏泽职业学院已今非昔比,成为齐鲁大地培养高技术技能人才的基地和摇篮。
特别是近年来,菏泽职业学院建设日新月异,育人水平稳步提升,学生就业率稳居全省职业院校前列,从全国重点中专到高水平高等职业学院,到正在冲刺“双高校”建设,学校实现了从“建高地”到“起高峰”的跨越式发展,创造了全国职业院校快速发展的“菏泽样板”。
菏泽职业学院跨越式大发展有哪些成功秘诀?学校党委副书记、院长袁宗建揭晓了答案:“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学校紧紧抓住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成就教师、成就学生,致力于培养‘高品德、高技能、高适应’的人才队伍,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文化传承、校地合作、服务社会、国际交流等方面积极探索,取得了新成果,迈出了新步伐,实现了学校发展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双向赋能、协同共进、融合共赢。”
这是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60年,这是锐意进取、不断创新的60年,这是春华秋实、硕果累累的60年。
60年,这里人才培养实现了适应需要、人人出彩。
60年,这里产教融合实现了双向赋能、深度推进。
60年,这里师资队伍实现了引育并举、量质齐升。
60年,这里社会服务实现了多轨并行、多元发展。
60年,这里交流合作实现了互学互鉴、共建共享。
当前,菏泽职业学院正以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朝着建成全国一流职业院校的办学目标阔步前进。
人才名师塑名校
学校始终坚持人才强校战略,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学校改革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加强顶层设计,创新工作路径,大力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育工程,精心构筑名师聚集的人才阵地。现有教职工762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12人,硕士、博士384人,“双师型”教师287人,国家级、省级优秀教师58人。先后聘用160余名实践经验丰富、行业知名度较高的专家、能工巧匠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作为兼职教师。组建教学大赛团队11个、名师工作室67个,400余人获省以上教学能力、教科研成果奖励。2022年,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山东省人才工作表现突出单位。高素质专业化的师资队伍,为加快实现学校高质量发展、培养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供有力师资保障。
学校整合资源、跨界融合、精准服务地方经济,大力发展跨学科、跨院校合作研究,坚持协作、创新、共长的团队建设理念,以教学名师、专业带头人、技能大师、科研带头人为核心,以专业建设、项目建设和平台建设为载体,分类培育与重点打造相结合,围绕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十强产业”和菏泽市“231”特色产业,开展技术攻关、成果推广、技能培训等服务活动,成立山东省高等学校物联网及人工智能新技术研发中心等科研技术中心7个、紧密服务地方需求的技术研发和推广服务中心8个、科研创新团队25个,46名专家和6项专利成果入驻“科创中国”数字平台,学校已逐步成为区域技术技能创新服务高地。
品牌专业育良才
学校主动适应国家和省市经济社会发展、知识创新、科技进步、产业升级需要,坚持融入区域、服务地方,围绕产业办专业,努力促进专业链、人才链和产业链、创新链的对接融合,科学制定专业发展中长期规划,深化专业供给侧改革,逐步形成信息工程系、交通工程系、商贸物流系、学前教育系等11个院系,物联网应用技术、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技术、大数据应用技术、电子商务、学前教育等38个专业面向省内外招生的专业办学格局。
学校建立完善的专业预警和动态调整机制,不断优化专业布局与人才供给,促进教育链与产业链无缝对接,将专业建设真正扎根在产业链的土壤之上。近三年,新增适应产业转型升级需求的物联网应用技术、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技术、大数据应用技术等20个专业;撤并淘汰供给过剩、就业率低、职业岗位消失的9个专业。符合区域重点产业发展的特色专业体系初步形成,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学校着力推进梯度递进培育的专业群建设体系,优化专业群结构布局,加强专业群内涵建设,努力培育专业群核心竞争力,全面提高技术技能人才供给质量和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建成了电子商务和人工智能两大省级品牌专业群,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新能源汽车制造与技术服务两大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项目正在稳步推进。
学校积极探索构建职普融通教育体系,与山东菏泽信息工程学校、东明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等高水平中职学校联合举办初中后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覆盖大数据与会计、现代物流管理、机电一体化技术等7个专业;围绕服务高端化工产业,与齐鲁工业大学合作共建的“3+2”专本对口贯通分段培养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围绕服务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与菏泽学院合作共建的“3+2”专本对口贯通分段培养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畅通高技能人才培养渠道,拓展了学生成长成才路径。
课程改革合市场
学校深化课程体系改革,全面推进“岗课赛证”融通育人机制,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持续加强课程和教材建设,着力培育高水平竞赛队伍,承担国家级教学资源库建设任务,获批1+X证书试点27个,举办省“技能兴鲁”赛项5个,协办了金砖国家职业技能大赛山东省选拔赛,并荣获全国一等奖、国际优胜奖,在2023年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荣获二等奖3项、三等奖10项,在山东省第十五届大学生科技节获一等奖4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
2024年8月18日,山东省第二届海峡两岸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在潍坊圆满落幕。菏泽职业学院旅游管理系22级艺术设计班学生侯庆利、辛振洋、高晓彤的参赛作品《曹州面塑文创系列——武松》在此次大赛中脱颖而出,荣获视觉设计类赛项一等奖。
学校加强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全面构建马克思主义教学体系,持续推进党的创新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形成各学科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育人格局。构建创赛融合课程体系,开展中小企业创业与经营专业特色教学, 2023年创新创业大赛荣获省级奖项12项,省级众创空间(菏聚变)成功获批。
学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动手能力强的专业技能人才为目标,大力推行“技能+学历”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以企业生产和服务一线需要为导向,突出实际操作技能训练,现代学徒制、工学结合式、产教结合式……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百花齐放;模拟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各类教学方法百家争鸣。学生的技术技能水平和岗位适应能力明显增强。
近年来,学校教学质量连年攀升,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成果丰硕,师生参加各级各类教学大赛、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大赛累计突破10000人次,获得各类大赛奖励1000余项。
产教融合大发展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高技能工匠人才的“精耕细作”。60年来,学校发展紧跟产业进步、技术迭代的步伐,与花城经济发展紧密相连,同频共振,努力走出一条产教融合育人、服务地方发展的特色办学之路,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2024年5月13日,菏泽职业学院与北京热热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共建“菏泽职业学院北京热热文化科技有限公司人工智能工学实训基地”举行签约仪式;2024年5月20日,菏泽职业学院中杰特种装备制造产业学院暨菏泽职业学院校外实习培训基地揭牌。这些都是学校产教融合的新成果。
学校坚持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之路。多年来,学校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立了校企“双元”育人体制机制,积极探索开展以现代学徒制、新型学徒制、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和产业学院为主要内容的校企合作新模式,积极推动与大中型国有企业和地方龙头企业的交流与合作,与全国350余家著名企业建立了长期的校企合作关系,建设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29个,牵头成立菏泽高端化工(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参与30余家共同体、联合体建设,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体系,共建了震雄、众信等多个产业学院,成立了东明石化、舜和等多个订单班,逐步形成更加多元的办学格局,成为鲁苏豫皖交界区域重要的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和基地。
学校大学科技园以“非遗技艺、科技文创、产业孵化融合”为主线,全面实施“文创+科创”的双引擎驱动,自2023年4月开园运营以来,已吸引50多家企业入驻园区。入园企业与学校深度合作,共同打造“中国鲁菜产学院”,成立“舜耕山庄精英班”,为学生实习就业提供支持与服务。国家级“人工智能工程师”证书考评基地、全国轻工烘焙烤行业职业能力评价基地先后落户,学生多样化成长成才之路不断丰富。大学科技园被评定为2023 年度省级数字经济园区(试点)(数字产业化方向)和山东精品旅游文创示范单位。多维度打造中国牡丹之都城市文化会客厅,先后迎接中央、省、市领导视察指导30多场次,承办市级及以上大型各类活动50余场;接待政府机构及民间团体的观摩、调研、考察等活动共计252场次;累计接待团队及个人近8万多人次。大学科技园融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实训、文创科技产业孵化、电子商务服务、总部经济发展为一体,搭建起了菏泽非遗文化传承、高技能人才培训、大学生创新创业、政府招才引智的重要平台。
国际办学大提升
学校坚持国际化办学思路,实施开放活校战略。积极统筹“引进来”和“走出去”,持续加强与海外友校交流合作,不断扩大“国际朋友圈”。2024年4月1日,俄语教学联盟秘书长谢寅华来学校交流访问,并对未来合作的相关事宜交换了意见。2024年4月11日,韩国祥明大学语言教育院部长郑民熏、韩国祥明大学招生组负责人韩耶丽来校交流访问,加深了两校的联系。2024年5月16日,马来西亚理工大学副校长特派员李秋婷、计算机学院院长万·穆罕默德·纳西尔·万·卡迪尔、管理学院院长艾哈迈德·朱索、国际事务处处长扎琳娜·奥马尔等到校访问并召开座谈会,达成了合作共识并签订了合作协议书。2024年5月16日,波兰华沙经济与人文科学大学国际合作办公室主任Ahd Bahar女士一行到访学校,双方达成深化交流合作意向。
学校致力于打造“一带一路、一路有花”国际交流品牌,开展联合培养、学历提升、对外服务,不断提升对外合作交流水平。与韩国中部大学共同举办旅游管理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3+1”办学项目,设立了山东省日语(JLCAT)等级考试唯一考点,韩国语能力考试(TOPIK)考点通过初步验收,教育部语合中心批复的“工业机器人汉语桥线上团组”项目圆满结项。“新一代信息技术海外实训基地”“菏泽职业学院牡丹学院”“菏泽职业学院人工智能海外产学研基地”等相继在海外挂牌成立,每年输送近百学生赴国外深造。加入了中俄职业教育联盟、中北非国际教育创新联盟、鲁南高校国际交流合作联盟。与新加坡、马来西亚、德国等知名高校合作,签订人才输出、教师访学意向。人工智能工程师NTA8级职业标准和配套的专业教学标准顺利通过坦桑尼亚国家职业教育委员会审核,正式纳入该国国家职业教育体系。为几内亚等非洲国家培养了一批具备上岗能力的工业人才,被授予东南亚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联盟理事单位。
校地发展共频道
学校积极发挥专业优势特色,以提升科技创新质量和贡献为核心,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把自身发展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集聚力量开展科研攻关,加快推动相关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努力为建设科技强市、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社会经济后来居上作出更大贡献。
学校创新性地将“校企合作”拓展提升到“政行企校”全方位、全领域、全过程的“校地合作”格局。与曹县、定陶区、菏泽农业科学院等10多个政府、科研单位开展全面合作。搭建“一院一镇”合作平台,夯实校地合作内涵。与大院大所签约共建,提高合作层次。建成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化工从业人员技能提升、出租车驾驶员安全教育三大线上培训平台。每年承接国家会计资格、医师资格、计算机等级等社会化考试3万余人次,面向企业工人、下岗职工、退役军人、新型职业农民等社会群体开展培训10万余人。编印“资源服务清单”,将校内优势资源面向社会开放共享。建设一批产业技术课程和职业培训包,打造“菜单式”“订单式”培训服务,形成面向产业行业企业多领域、多层次社会培训体系,拓展社会培训规模。全方位、全领域、全过程校地合作、产教融合,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全力打造与菏泽区域产业专业契合度高、人才培养模式新、教学组织强、教学模式优、质量保障体系实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五维”高地。服务区域新兴产业需求,培养适应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近三年毕业生平均就业率96.2%,其中本地就业率68%。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服务168项,成果转化19项。
学校先后被命名为全国职业教育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试验校、全国智能制造领域中外人文交流人才培养基地、全国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基地、中国牡丹产业人才培训基地等。
党建思政总引领
学校党委始终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秉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社会主义大学底色更加鲜亮。
学校通过创新开展“三立三做”党建品牌创建专项行动,不断创新工作载体,扎实推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确立了“强基础、善治理、创特色、求突破”的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规划,创新制定“1336”发展战略,即明确立德树人一条主线,突出党建与教务教学、人才引育、内部治理三大领域融合提升,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三项重点任务,细化六大责任分工,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和制度建设,形成了党建与业务一体化发展的工作格局,为学校事业发展提供强劲动能,市直属事业单位绩效考核连续4年获得优秀等次,稳步迈向省内一流、国内知名高水平高职院校。
学校通过创新开展“青蓝”“薪火”“人梯”三大工程,完善干部培养和培训机制,全面提升年轻干部综合能力,打造了一支忠诚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通过组织申报省级党建工作示范高校、标杆院系和样板支部,不断激发和释放基层党建工作活力。通过与菏泽市烈士陵园、冀鲁豫边区革命纪念馆、红三村抗日联防遗址等共建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大力弘扬红色文化。通过在全校范围内开展“树师德、正师风”专项整治三年提升行动、实施“头雁工程”和“双带头人”培育工程等活动,全面打牢思想基础,着力培育凝心聚力、干事创业的浓烈氛围。
学校坚持“五育并举”,构建大思政育人体系,倾力打造了省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基地、菏泽市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育基地、市级见义勇为教育实践基地、市级中小学生研学基地、“青春·清菏韵泽”廉洁文化馆5大校园文化工程,贯通党团引领、文化浸润、德育感召、科研培育、心理培塑和网络引导,一体推进全方位全过程育人格局,引领青年学生传承红色基因、厚植家国情怀,把个人奋斗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伟业中,努力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60年,以人为本成为不变的宗旨,助人成功化作坚定的信念,10万名学子从这里振翅高飞,奋勇拼搏,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精耕细作、倾情奉献。
60年,里程碑上深深镌刻着奋斗的足迹,闪耀着拼搏的汗水,传承着不息的薪火。
60年,前行路途上接续着执着的信念,弘扬着拼搏的精神,追逐着美好的梦想。
赓续荣光,筑梦飞翔。步入新时代,面对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的壮阔蓝图,菏泽职业学院高点站位、谋篇布局,明确了“创成双高院校、创建应用本科”的奋斗目标,踏上了“高质发展、谋强进位”的历史新征程。菏泽职业学院将以高质量创新发展为主题,以实现“后来居上”跨越发展为导向,坚守初心,砥砺奋进,努力建成扎根菏泽大地、符合国际标准、具有中国气派、形成优势品牌的鲁苏豫皖交界地区高水平一流职业院校,为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贡献力量。
记者 刘剑辉 马源劭 通讯员 董群 陈威 摄影 张国庆 李峥 晁瑞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