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中国菏泽网  >  社会新闻  > 正文

工业实力大幅跃升 强市建设步伐坚定
——新中国成立75周年菏泽工业发展成就回眸

作者: 胡德光 来源: 菏泽日报 发表时间: 2024-09-21 08:34

记者 胡德光

编者按 岁月镌刻梦想,奋斗铸就华章。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75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克服困难,开拓进取,奋力拼搏,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取得了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的伟大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从今天开始,本报推出“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专栏,全面展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菏泽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和菏泽人民自强不息、勇于拼搏的心路历程,激励广大干部群众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凝心聚力、奋发进取,在实现“后来居上”新征程上谱写更加绚丽的华章。

岁月如歌,巨变如擘。

75年来,菏泽工业发展不断焕新赋能、迭代升级,建立起了独具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75年来,从车间到产品,从工厂到产业园区,从传统产业到新兴产业再到未来产业,从“菏泽制造”到“菏泽创造”,热火朝天的工业生产场面,散发着钢筋铁骨、火花飞溅的独特魅力。

近日,走进山东华泽纺织科技有限公司织造车间,近500台织布机满负荷运转。

位于鲁西新区的海希储能项目施工现场,建筑工人们忙碌于钢筋模板之间,焊接声、锤击声与机器的轰鸣声此起彼伏。

工业项目建设张弓满弦、生产线高效运转、产品源源流出……菏泽处处涌动着工业经济蓬勃发展的活力。

时间的指针拨回到新中国成立初期,菏泽工业基础比较薄弱,全市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仅有12家。后来,国家加强“小三线”建设,从济南、青岛、烟台等地迁来一批国有企业,奠定了菏泽地区工业发展的基础。但由于历史和各种客观条件的制约,菏泽工业长期处于后进状态。

改革开放后,我市结合实际,制定了立足当地资源优势,走以小型为主、集体为主、滚动式发展的路子,工业发展活力十足、经济总量不断扩大。2004年,省委、省政府召开加快菏泽发展现场办公会议,正式启动“突破菏泽”战略。市委、市政府随即确定坚定不移走“工业立市、工业兴市”的发展路子,工业经济步入了发展快车道。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菏泽时明确指示,工业是菏泽需要加强的地方。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菏泽重要讲话精神,我市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大力推动重点产业突破,加快打造“231”特色产业体系,工业经济呈现一系列方向性、趋势性、结构性的积极变化——化工产业全链条跃升,成为全省“一基地、两集群”发展格局的重要一极;生物医药“一港四园”集群优势日益凸显,千亿级产业矩阵加快塑成;新能源产业势头强劲,陆上风电项目规模、新能源装机规模全省领先,工业发展实现了从“一枝独秀”到“百花齐放”。

抓当下,更要谋未来。我市积极对接省“七大未来产业”,科学编制未来产业发展规划,夯实未来产业基础,让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韧性不断增强。

可视化管控、自动化生产、精细化管理……75年来,设备升级和技术革新的热潮不断席卷菏泽各个企业。

洗瓶、分装、轧盖、灯检、贴标、装盒……在了未元大健康产业园智能化柔性共享车间,随着机器的高速运转,一瓶瓶抗肿瘤药物制剂快速传输。

该项目通过大力践行“共享”理念,打破了生物医药生产“一品一线”的局限,落地企业只需“拎包入住”,实现了“研发在全球、孵化在菏泽,资源在全球、产业在菏泽”的生物医药产业聚集生态。

创新是实现突破发展的“关键变量”,越来越多的菏泽企业通过理念创新、技术革新,完成扩能增产,实现高质量发展。

为发挥好政府“有形之手”的作用,近年来,我市深入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针对科技型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给予从入库指导到税费减免,再到项目支持的全生命周期政策服务,充分发挥了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高标准推进重大产业创新平台建设,积极打通技术攻关到产业化应用链条,在支撑科研、培养人才、服务发展新质生产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75年,行进在时光之中,菏泽工业创新发展意气风发、一路长虹——东明石化UPC技术、频哪酮清洁生产技术入选“山东好成果”;省植物基蛋白技术创新中心获批建设,实现企业省级技术创新中心“零”的突破;新批建市重点实验室209家、院士合作协同创新中心4家,梯次化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加快构建……创新已经成为菏泽高质量发展的制胜法宝。

追忆往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全市工业总产值仅有219万元,全市第二产业增加值仅占1.2%。如今,菏泽工业经济稳步提升、产业发展势头强劲、科技创新勇攀高峰——2023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突破6500亿元;营业收入过10亿元以上的企业达73家,新认定创新型中小企业423家、专精特新企业149家、瞪羚企业13家、省级以上单项冠军企业11家……工业释放出的澎湃动能,让后来居上的“脊梁”越发坚挺。

金秋的菏泽大地,草木葳蕤、生机勃勃,放眼望去,处处呈现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美好前景。

记者手记

时间是最忠实的记录者,也是最客观的见证者。

75年披荆斩棘,砥砺奋进,时间见证了菏泽工业发展的澎湃活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我市工业部门仅有棉纺织和金属制品制造两个行业。如今,煤炭、石油加工、化工、纺织、木材加工、机械、食品等产业逐步发展壮大,一些战略性新兴产业如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行业等也从无到有迅速发展起来,我市形成了行业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菏泽在发展中积极探索,明确定位,找准优势,串珠成链、聚链成群、集群成势,推动工业经济实现量的突破和质的飞跃。

75年间,菏泽人民始终发扬一种“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劲头,鼓足了劈波斩浪的勇气、付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交上了一份亮眼的工业成绩单。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菏泽重要讲话,为我们指明了工业发展的前进方向。相信,菏泽人民还将以更加昂扬的斗志、奋进的姿态,抢抓新一轮“突破菏泽、鲁西崛起”战略机遇,深入推进“工业强市”、走好新型工业化道路,为加快高质量发展锻造钢筋铁骨,在新时代创造出更大成就、书写崭新篇章。

责任编辑:
分享到:
中共菏泽市委网信办主管 菏泽日报社主办| 新闻刊登批准文号:鲁新闻办[2004]20号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17
网站备案号:鲁ICP备09012531号 | 鲁公网安备 37172902372011号
Copyright© 2004-2012 heze.cn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菏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