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中国菏泽网  >  人文菏泽  > 正文

汲黯:忠直敢谏 千古名臣

作者: 来源: 菏泽日报 发表时间: 2023-03-22 09:30

谈到西汉九卿之臣——汲黯,国内外众多读者都不陌生,有人说他为官清廉,忠直敢谏;有人说他不畏权贵,敢于犯上;有人说它宁可贬官革职也要赈济灾民,终被汉武帝赞之为“社稷之臣”。

如今,作为汲黯出生成长之地的菏泽市牡丹区高庄镇汲堂村,其汲氏后人,每每翻阅流传千百年来的《汲氏族谱》,仍对两千年前的老祖先——汲黯,一往情深,怀念有加。

汲黯(?—前112年),字长儒,西汉濮阳人(今菏泽市牡丹区高庄镇汲堂村人)。汲黯为汲氏十三世主。曾官拜太子洗马,初为竭者、后继中大夫、右内史。后来出京做官,历任东海太守、淮阳太守,有政绩,被召为主爵都蔚,列于九卿。

汲黯是西汉时期第一位刚正不阿,为政以民为本,同情民众疾苦,秉公办事,敢于犯颜直说,为官清正之臣,被汉武帝刘彻赞之为“社稷之臣”。

“敢是窦国老面折公孙弘,不拜武安侯救斩长安令,横批:汉朝一品。”

“十年任淮阳赣志千秋抱屈,孤忠扶汉室直升万古传芳,横批:功在汉室”。

汲氏祠堂里的这两副古老对联,道尽了汲黯波澜壮阔的一生。

以民为本,同情民众疾苦。

河内(汉时黄河以北地区,今河南武陟一带)发生了火灾,绵延烧及一千余户,汉武帝派汲黯前去视察。他回来报告说:“那里普通人家不慎失火,由于住房密集,火势便绵延开去,不必多忧。我路过河南郡(现今洛阳)时,眼见当地贫民饱受水旱灾害之苦,灾民多达万余家,有的竟父子相食,我就趁便凭所持符节,下令发放了河南郡官仓的储粮,赈济当地灾民。现在我请求缴还符节,承受假传圣旨的罪责。” 汉武帝认为汲黯贤良,便没有治其罪,但仍以他假冒圣旨之责,调任为荥阳县令。

冒假传圣旨割头之罪,拯救于民,在史上留下了佳话!

汉武帝少年得志,宏图大展,听不进他人进言,就连当朝大臣司马迁都因上书而被处以宫刑投入了大牢。一次,汉武帝召集群儒说:“我欲振兴政治,效法尧舜如何?”汲黯说:“陛下心里欲望很多,只在表面上施行仁义,怎么能真正仿效唐尧虞舜的政绩呢!”汉武帝沉默不语,怒而罢朝。汲黯说:“天子设置公卿百官这些辅助之臣,难道是让他们一味屈从取容,阿谀逢迎,将君主陷于违背正道的窘境吗?我既在其位,总不能只顾个人安危,见错不说,使皇帝陷于不义之地。”

汉武帝在征讨匈奴,招抚各地少数民族的过程中,经过连年的战争,使国内空虚,百姓民不聊生,汲黯力求国家少事,使民众生养生息,常借向汉武帝进言的机会,多次建议与胡人和亲,不要兴兵打仗。

一个忠心报国,敢于犯颜直谏的汉相跃然纸上。

清朝官吏为敬仰他,于嘉庆九年在甲子春二月于汲堂立碑怀念,“汉淮阳太守汲长儒墓”石碑,现存于汲堂村祠堂内。

菏泽市牡丹区为纪念汲黯这位刚正不阿、清正廉洁的名臣,已把他列为牡丹区新修史志名人。

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个为国赤诚,为民赤心,为政清廉,敢讲真话的汲黯走出历史的深宫。

司马迁在为汲黯、郑庄作传时,引用翟公的典故来表现他们的遭遇,感慨世态的炎凉。“夫以汲、郑之贤,有势则宾客十倍,无势则否,况众人乎!下邽翟公有言,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形容为官者休官失势后,门庭冷落车马稀。这就是“门可罗雀”成语的出处。

汲堂,因汲黯名载史册!汲黯,千百年来耀眼着灿烂的黄河文化!                                     陈琦 刘同怀

责任编辑:
分享到:
中共菏泽市委网信办主管 菏泽日报社主办| 新闻刊登批准文号:鲁新闻办[2004]20号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17
网站备案号:鲁ICP备09012531号 | 鲁公网安备 37172902372011号
Copyright© 2004-2012 heze.cn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菏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