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中国菏泽网  >  人文菏泽  > 正文

仲堌堆:黄河穿过的村庄
●菏泽地名前世今生●

作者: 魏建国 来源: 菏泽日报 发表时间: 2023-01-11 10:56

黄河自西向东蜿蜒穿行,来到郓城县境内又向北拐了一个弯儿,把仲堌堆村的土地劈成两半,一半隔在了黄河西岸,一半留在了黄河以东。黄河以西尚有800余亩土地,与河南省范县陆集乡的李庄、刘庄相邻。

仲堌堆位于郓城县西北部,距郓城县城30千米。清末属范县。1942年划归郓城县六区,1946年属郓北县六区,1949年属郓城县十区,1952年隶属十三区。1958年属于楼乡,同年秋成立仲堌堆大队,划入李集公社。1984年初改仲堌堆村民委员会,归苏阁乡管辖。2001年2月乡镇合并,属李集乡,2016年归属李集镇管辖,距镇驻地5千米。

相传,最早赵、吴两姓曾在此居住,以后这两姓迁徙他乡,仍存有“赵家坑”“吴家井”遗址。周朝末期仲氏祖仲由(子路)居山东省泗水县,十七氏祖仲世德迁山东省微山县仲浅村。明朝崇祯二年(1629年),五十七氏祖仲海携二子(次子、三子)仲堂、仲木迁此定居,现已繁衍至八十世。另五十四世祖仲德从微山县仲浅村迁往南庄,后五十七世仲橙从南庄迁此居住。

村子东边紧靠黄河大堤,大堤内一座土堌堆,高出地面5米多,方圆2600平方米,村庄因这座堌堆得名。

奔腾不息的黄河,为仲堌堆留下了神奇的传说。

相传,很久以前,一头金牛拉着金砘子,驮着怀抱着金菜瓜的金人,来到黄河岸边,在堌堆那片地上不停地转着。突然前面金光闪烁,金人怀里的金菜瓜源源不断地流出金豆子,金豆子落在地上被金砘子轧得“啪啪”作响,金豆子蹦起来闪出道道金光。金豆子蹦多高土地就长多高,高起来的黄土随即变成了黄金。金牛驮着金人转啊转,圈越转越大,金子越堆越高,眼看就要长成金山了。不料被一经过此地的南方人发现,南方人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他发现金子就出自金人怀里的金菜瓜,于是他上去就抢金瓜菜,金人一闪身,金菜瓜砸在了金牛角上,随之落地不见了。金牛受到惊吓,拉着金砘子驮着金人一道金光飞上了天,本来变成的黄金土地瞬间还原成了黄土,就留下了这座黄土堌堆。

这南方人不肯罢休,随即招来亲戚朋友,从金瓜菜入地的地方一直往下挖,坑越挖越深,越挖越大,这时只听“轰隆隆”一声巨响,坑沿坍塌,黄河水灌进来,将这一伙人全部冲进了坑里,一个个变成了甲鱼,被人们捞出来治病用。

历史上,黄河水“一碗水,半碗沙”。泥沙沉积河道,于是黄河下游成了“悬河”,比地平面高出很多。人称“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

据郓城黄河河务局记载: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五月,仲堌堆附近大堤决口。在这次决口中,仲堌堆全村人逃荒要饭,流离失所,堌堆也变成了堌堆坑。

黄河水不断渗透黄河滩,水中的盐碱留在了地面,远远望去,堌堆及其周围白茫茫一片,威胁着庄稼的生长。风起时就会尘沙飞扬,遮天蔽日,生态环境十分恶劣。

1958年7月,黄河下游出现特大洪峰。当时两岸千里河堤,各级干部群众、解放军官兵200多万人齐上阵,日夜不停打夯筑坝,运输抢险物资。堌堆旁的大堤上人们用人体筑成墙,终于使黄河水顺利入海,创造了人间奇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再也没有出现过黄河决口。

后来,堌堆旁的大堤上修建了运送石料的专用铁路——东银铁路(银山至东明),大坝上很快就堆起了一座座“银山”。

1976年黄河发大水,堌堆处的泉眼明显增多,河务部门认定是管涌。于是,调来大型推土机,草袋子装土压实,又一层层堆土压实,这里又成了大“堌堆”。

交通部门在堌堆旁修建了一座黄河浮桥,方便了人们出行。

现在的仲堌堆村东西360米,南北240米。206户,672人,1248亩耕地。

大河奔流,岁月悠悠。黄河欢快地从堌堆旁流过,越流越清,这里已经没有了漫天风沙,堌堆及其周围已然是绿树成荫,杨树直冲云天,百鸟啼鸣,花果飘香,成为景色诱人的绿色生态带。

央视《舌尖上的中国》在这里拍摄的“仲堌堆西瓜酱豆”享誉全国,这里的西瓜和大豆也走向了全国各地。魏建国

责任编辑:
分享到:
中共菏泽市委网信办主管 菏泽日报社主办| 新闻刊登批准文号:鲁新闻办[2004]20号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17
网站备案号:鲁ICP备09012531号 | 鲁公网安备 37172902372011号
Copyright© 2004-2012 heze.cn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菏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