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来源: 菏泽日报 发表时间: 2022-11-23 09:57
赵统斌
书法,在初始阶段,是纯粹的实用工具。后来,形成了实用性与艺术性并重的情状。时至今日,毛笔书写,已完全成为一种点线结合的独特的艺术形式。在书法数千年的行进过程中,菏泽,作为祖源文化的发祥地,作为“伏羲之桑梓,尧舜之故里”,自然是华夏书法根脉之所在。在菏泽数百堌堆中,出土或残留的各种“书画同源”的文物,便是不可移易的佐证。在这片古老而年轻的土地上,菏泽的书法长河,不仅川流不息,而且浪花翻腾,涌现出一批又一批书法名家。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菏泽的书法艺术,可谓百花齐放、群星灿烂。一批既根植于传统又具有创新精神的书法家,苦研碑帖,精置点线,倾心墨海,熔铸古今,且内外兼修,不断提升自己的书法修养和书法水准,创作出了既具中华书法“大我”,又有独特个性“小我”的书法作品,使得菏泽的书法园地,既和乐共融又异彩纷呈。
江山代代,生生不息,薪火相传,书学不已。那就把书法前辈手中最灿烂的花、最璀璨的星和最明亮的火把,接过来,传下去,以滋养后学的心灵、照耀后学的前程。《传薪载道》这部书所选入的22位书坛人物,就是出生在旧时代而活跃在新时代的菏泽老一辈著名书法家。他们中的每一位,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生活阅历,独特的性格特征,独特的书学主张,独特的书法风格。他们以各自独有的风神和兼容普善的姿态,为后之来者树起了努力奋进的标范。陈克强五体皆工,气势雄浑,且精于刀篆,心力贯注。李温良小楷见长,形虽蝇头,然骨力劲健,笔笔清晰,被誉为“小楷书家一支笔”。刘效参书功成于离退之后,孜孜主流书体,圆润大方,雅俗共赏。孔伯镜有私塾之源,多习“二王”与孙过庭,兼及钟鼎大篆,秀雅文气,柔中有刚。张剑萍以“二王”为宗,遍历诸体,秀逸独出,书名远播。张中书作,兼具欧体之整饬、柳体之骨感、魏碑之雄强,方笔多用,气势畅达。吕复敏用笔干练,舒朗明净,古雅潇洒。曹克强涵纳诸家,唐韵碑貌,气象开阔。谢孔宾五体通神,信笔而为,果敢净省,形险势稳,生命旺茁。于法杰书作饱有米芾笔意,且融入自我,形成了质直、豪放、雄阔的风格。吕其俭广泛吸纳,唐风隶意,俭约大方,气象高古。彭惠卿生力旺壮,墨饱笔畅,其楷书松紧有度,自成一格。王宗普书作厚重、浑朴、雄奇,颇有武中奇大师之风。董森承袭传统,兼融现代,其草书舒放散淡,秀雅灵动,意趣悠然。王岳汉之草书,长制则运笔如飞,茂密灵动;小幅则神闲萧散,禅意十足。耿伦元心宽体健,书事亦然,行草骨力,汉简意趣。张世明兼擅诸体,运笔用墨,浓淡干湿,各有其妙。高贤益主攻行草,主流书体,结体多变,讲求布局。蔡孝斌隶雅行秀,其大草狂狷磅礴,势若腾龙。许思雨行草多有何绍基笔意,而又能随心赋形,其大篆之古朴、隶书之拙趣,亦可贯通古今。陶吉为之书画篆刻三类,皆通皆秀,被称为“三绝”,其才情可见一斑。侯西成以楷书名世,其笔画虽细,甚或细若游丝,但却刚劲有力,力透纸背。三言两语,盖论22位大家,浮于皮毛,难入肌理,惟权作启门之砖,亦惴惴然未知可否。
然而,“笔墨当随时代”,人亦“当随时代”。22位书法家中,如今已有10位仙逝。也许我们还记得他们的音容,却再也无法当面聆听他们的教诲,许多有关他们的第一手资料也从此不再。为此,“老一辈书法家抢救式挖掘整理工程”才被提上日程,也才有了《传薪载道》这部书的策划、创作、集结和出版。
书中的22位人物,分别由赵统斌、李雪晴、孟中文、褚海采访和撰稿。接到任务后,四位作者怀揣着对老一辈书法家的敬慕和对菏泽书法事业的责任担当,快速投入工作。他们查阅资料,访其亲友,采访当事人,为文章的“翔实”“精准”和“生动”,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并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写作任务。
窃以为,书法创作是书法家运用笔墨进行“表现”的过程,其书写的习惯嗜好,其倾注的思想情感,更多地“表现”为其独有的主观色彩。而文字作者为书法家写“评传”,更多的是真实地“再现”书法家生活和创作的客观状貌。书法家的主观表现,可能会完成一个伟大创造;而文字作者,却只能是这一“伟大创造”的客观再现者或说真实记录者,而不能做任何僭越。从这个意义上说,四位作者都忠实地实践了这一点。他们对书法家的记述和评论,没有错位和虚夸。他们的文字,给熟悉书法家的读者感受是——“写的就是他!”尽管四位作者选取的角度不同,表述得繁简不一,评析得侧重有别,但客观真实是一以贯之的。
褚海是一位年轻的作者,但他的笔触却非常深邃老辣,表现出超乎其年龄之上的成熟。他对陈克强、曹克强等八位人物,无论是“担当身前事,何计身后名”“人情阅尽秋云厚,世事经多蜀道平”等精神境界的把握,还是对“以碑写帖”“书画同源”等书法实践与理论的介入,都表现出阔大的襟怀和精当的概括。
李雪晴一向笔硬墨冷、雄健豪烈,但在这里却由“冷眼向洋”变成了“热风吹雨”。看得出来,他对李温良、谢孔宾等五位书法家的采访,是十分深细的。文章丰厚,场景多,细节活,表现力强,且多用小标题分列,层次非常清晰。在评析“人格”与“书格”时,他仍然沿用了自己理性精准的表达,但显然少了冷峻,多了温度。
赵统斌所写,是孔伯镜、张剑萍、于法杰、王宗普、陶吉为五位“忘年交”,前四位均九秩以上,且名列菏泽“书坛五老”之中。在三十余年的交往中,赵统斌与他们彼此知之甚深。无论为人处世,还是人品书品,乃至诸多生活细节,他皆了然于心。况且,此前赵统斌均为之写过文章或序言,何成今文,就无须细说了。
孟中文是“泰山文艺(文学)奖”获得者,她在小说、散文、报告文学等几个类别中均有建树。就体裁而论,她在对张中、耿伦元等四位人物的书写中,融入更多文学的元素,许多传神的情形再现,使之更具文学性就不足为奇了。因之,环境,表情,对话,就使其对书法的评论,添加了不少融入性的亲和力。
这是一次文学与书法的对话。
《传薪载道》的策划、创作和出版,是菏泽书法史上的一个创举,可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菏泽市书法家协会在市委宣传部、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的关心支持下,倾力玉成此事,功莫大焉。
是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