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中国菏泽网  >  人文菏泽  > 正文

●菏泽地名前世今生●
刘棚村:由“饭”而立的古村落

作者: 来源: 菏泽日报 发表时间: 2022-07-13 10:13

blob.png
刘棚村北入口村标
blob.png
得以保护的卢氏牌坊遗存残件

刘棚村隶属单县莱河镇,因名人轶事居多而闻名。

《刘氏族谱》记载,明成化元年(1465年),刘氏先人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在路旁搭棚卖饭,养家糊口,遂以刘饭棚为村名,后因自给自足,维持温饱,便去掉了“饭”字,简称刘棚村。至今,许多老年人还习惯称谓刘饭棚村,个中情愫不言而喻。

纵贯全境的卢埝沟为古代河沟,或形成于汉代。一直以来,卢埝沟两岸桑榆槐柳丰茂,水盈鱼虾畅游,景色十分幽美。其东岸生长着近百株数百年寿龄的槐树,形成了密密麻麻的绿色屏障,彰显了人与自然共生共存的力量。

相传,槐林为明朝先民从迁徙地山西洪洞县携带种苗栽植而成。数百年栉风沐雨,槐林苍劲挺拔、盘根错节,有的树干虽被虫蚁啃蚀中空,但依存苍老皮肤,绝处逢生。如今的槐林已从亘古老根繁衍数十代子孙,依然生机勃发。一代代、一层层枝丫与老朽主干缠绕在一起,形成“拥母抱子”的景观风情,寓意先民无所畏惧、昂扬向上的抗争精神。

在刘棚村民的记忆里,卢氏牌坊曾是单县“牌坊城”美誉的“乡野版”代表之一。据记载,该牌坊为卢氏家族为先祖卢锡晋所立的功德坊,四柱三间,双檐歇顶,上刻“述文尚志”,中刻“百世流芳”,庄严气派,蔚为壮观。“文革”期间,卢氏牌坊被拆除,部分部件沉积地下,偶有出土现身。

卢锡晋为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进士,曾任山西怀仁知县。噶尔丹叛乱初平,其上书康熙皇帝,请缨到边塞守疆,推行戍边将士屯田,豁免广昌、广灵、灵丘等县辖赋税,改卫所为州县。任职6年后,其擢升为刑部主事,督通州仓。丁母忧而归,服阙,补原官,迁礼部主客司郎中。后为正定知府,政尚清简,务与民生息。次年,辞职归乡,晚年好古文辞,所著《尚志馆文述》九卷及续集九卷,成为传世经典。

同姓氏的卢尚勤为宣统二年(1910年)御医,著作《疮判》《时斋医话》《瘫说》等。抗战结束后,卢尚勤回乡省亲,目睹乡亲缺医少药、丧失性命,遂辞掉公职,在家开了一个小诊所,扶贫济困,拯救生灵,有口皆碑。

同为刘棚村人的朱嵇,是清乾隆庚午科举人、辛末进士。曾历任四川、陕西道监察御史,巡视京城之北,遇事敢言,威震京城,民间传说是“可怕的骢马御使”。其一生为官清正,深受同僚敬重,著有《菊雨山房诗集》。清代文学家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卷七)称朱嵇为“朱竹坪御史”。

旧时代的单县一带,庙宇、祠堂星罗棋布,建造工匠数不胜数。民国时期,刘棚村的工匠刘汉忠擅长刻制脊兽、铺盖小瓦、更换梁檩等独门绝技,曾参与单县古邑城门设计、建造和城区东关“春秋阁”修缮,被载入史册。

据悉,庙宇、祠堂顶部建筑分为琉璃瓦、黑片瓦两种。旧时律法森严,建造祠堂只有功名人家才可使用琉璃瓦,普通百姓只能使用黑片瓦,稍有差池,官府就会治罪。因此,工匠一般不轻易建筑庙宇、祠堂,以免不慎受刑。

故此,大凡建造庙宇、祠堂,都少不了刘汉忠的指导。刘汉忠还有一手“托梁换柱”的技艺,一旦房梁顶柱不力,房顶塌陷在所难免。刘汉忠可不动梁檩的前提下,将顶柱抽取更新,房舍安然,堪称“独门秘笈”。

从古至今,刘棚村名人辈出。现年64岁的孟昭良为“山东省道德模范”,入围央视2002年度“感动中国”候选人。

2002年5月,孟昭良脚蹬人力三轮车,沿途乞讨,风餐露宿,跨越鲁豫鄂湘四省,辗转45天,行程3500里,将落难单县的无腿重残土家族妇女田云送到湖南张家界的老家,先后被央视及多家省卫视等媒体跟踪报道,被誉为“山东好汉”,时为央视主持人倪萍特邀其做客《聊天》栏目,讲述自己的故事,受誉“平民英雄”。据其事迹改编的山东梆子戏《山东汉子》进省赴京汇演,巡演百余场,好评如潮,荣获十几个奖项,打破菏泽多项“零记录”。 由此,刘棚村被时代重新记忆,成为鲜美的乡愁。

如今,刘棚村是莱河镇的美丽宜居示范村,村支部领办的合作社成为村民增收的靠山,而中草药种植、加工是村民致富的好项目。

文/图 通讯员 刘厚珉

责任编辑:
分享到:
中共菏泽市委网信办主管 菏泽日报社主办| 新闻刊登批准文号:鲁新闻办[2004]20号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17
网站备案号:鲁ICP备09012531号 | 鲁公网安备 37172902372011号
Copyright© 2004-2012 heze.cn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菏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