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中国菏泽网  >  人文菏泽  > 正文

父子匠心斫制琴工厂

作者: 郭卫东 来源: 牡丹晚报 发表时间: 2022-05-24 10:16

挑选板材
组装琴架
调试古琴
弹奏古琴
给古琴架粹火

□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 郭卫东

5月18日,当记者走到牡丹区大黄集镇大杨湖村时,听到悠扬的琴声在空中回荡着。“高铁开到我家乡,千里乡野披金光,高铁道旁土地肥沃,良田万顷果树成行”。这里就是牡丹区大黄集镇大杨湖村杜素利的“琴工厂”。弹琴的女子刘雪雯是他的儿媳。

九年前,杜素利还是一个木板产业户,如今却是个“琴行家”。

同样的木板,别样的旋律

二十多年前,有一定木工基础的杜素利像村里的很多人一样,参与到了当地的主导产业——拼板生产中去。拼板就是将圆木支解成若干板块后,再用胶将其粘成一块整体的板子,这种板子用途大而广。此工种技术含量不高,只要有耐心、肯吃苦就行,是当地党委政府鼓励群众增收的主要抓手。就这样,杜素利一干就是二十年,也积攒了少许积蓄。

渐渐地,杜素利越发觉得,他身怀的木工技术仅仅用在粘板子上有些可惜,如同是在破麻袋上绣花,功夫再精也显不出花的美。他也曾想过做风箱、织机、播种耧这些木工领域的高端工种,可是这些物件现在几乎没了市场。

抚摸着自己亲手做的拼板,板面光滑、年轮分明,杜素利心想,如果通过现代木工家具合缝、刨平打磨,会比传统的工艺更胜一筹。有了这样的想法,杜素利越发不安分。

2013年,杜素利了解到,做琴、琴配件、琴家具不仅是木工领域的高端工种,也是个利润丰厚的行业。杜素利信心满怀地投入到了琴产业中去,还请来了业内的老工匠带自己一年时间。2014年,杜素利的第一批琴架上市后,旗开得胜。

上阵父子兵

2014年,杜素利招回了在上海打工的儿子杜鲁蒙,办理了营业执照,向村里申请租下了一片地做琴产业,修建了300平方米的琴产品生产车间。父子二人还引进了大型液压机、烘干机、台式电锯、雕刻机、烤枪等现代木工工具,在勤劳致富的道路上斗志昂扬。

杜素利负责原料采购、选料、下料、掌尺等,儿子负责大型设备操作、烤工和网上搜集信息,父子二人分工明确、共同协作。

“抚琴人所用的凳子很讲究,既要典雅又要结实,来不得一丝偏差。”杜素利说,如果货物到了外国再退货,那事就大了。

儿子杜鲁蒙除了在一线生产外,还申办了电商平台,担起了网上销售。产品销往国内外,半数以上的客户来自于国际市场。来自阿尔及利亚、巴西、美国、日本、台湾等地区的留学生,是他们的重要客源中介。

小媳妇成了“火枪工”

2015年儿子结婚,儿媳刘雪雯过门第三天就被安排成了“火枪工”。

琴系列产品大多是实木仿古,而影响仿古逼真度的重要的一环是火工。

他们的主要用料是桐木,这种木质松软白细,可年轮不太清晰,再好的清油漆也无力让它自然的条纹得以呈现。

木板上的年轮是树木生长年限的隔离条纹,质地松软易燃,火焰触到会变成黑色,周边成酱色,这样制作出来的产品酷似珍藏多年的老物件。这道工序看起来就很慎人,做起来更难,火候轻了达不到成色,火候重了则会烧怄或燃起明火,快做成成品的物件报废是小事,酿成火灾也只是闪念之间,刘雪雯明白这些,所以每次操作的时候都是慎之又慎。

古琴弹出乡村新韵

杜素利以琴系列产品为业,每天能出售5到10套古琴配件和古琴家具,年收入30到50万元。他表示,当前生产的产品主要是琴配件、琴家具,现正在筹划琴生产。

杜素利靠智慧把传统手艺转换成了现代工艺,实现了梦想,对今后的生活有了更美好的追求,他鼓励儿媳在生产之余学弹古琴,一来是滋润生活,二来是为了更好地了解琴。

有时来了兴致,他们会把琴架支在村前东渔河畔的鲁南高铁旁,琴声在河面上荡漾,小鸟拍着翅膀缠绕着音符。当地歌手“夜莺姐”前来与琴对唱《从小康走向富强》《高铁从咱家乡过》,“新的征程就在前方,建功新时代我们有力量,哎嗨,伟大变革鼓舞着我们,从小康走向富强”。

责任编辑:
分享到:
中共菏泽市委网信办主管 菏泽日报社主办| 新闻刊登批准文号:鲁新闻办[2004]20号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17
网站备案号:鲁ICP备09012531号 | 鲁公网安备 37172902372011号
Copyright© 2004-2012 heze.cn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菏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