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中国菏泽网  >  郓城县  > 正文

“腾笼换鸟”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作者: 武霈 来源: 牡丹晚报 发表时间: 2023-10-30 09:34

image.png
随官屯镇打造的美丽宜居乡村
image.png
泰和纺织生产车间有序运转
image.png
延长金银花深加工生产的金银花茶

□记者 武霈

街巷绿树成荫,道路整洁有序,文化墙丰富多彩,房前屋后干净整齐,凉亭、广场、花坛抬眼可见……在郓城县随官屯镇,处处是一派文明祥和的乡村新气象,不仅一个个靓丽的和美新村破茧而出,一个个撑起乡村振兴的产业支柱也在悄然崛起,沃野田畴尽“丰”景、纺织机器生产忙,一幅农业兴、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壮美画卷正在希望的田野上徐徐展开。

金银花中开“金银”

尽管已是深秋时节,盛花期已过,但在郓城县随官屯镇彭店村金银花基地,黄白相间的金银花依然竞相开放,清香扑鼻,不少村民手提竹篮在花地里熟练地采摘着金银花。这金银花虽小,但随着当地不断延长产业链,已成为农田里的“真金白银”,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关键,规模性种植金银花就是该村尝试产业兴旺的一种探索。“为增加群众和村集体的收入,曾尝试增加村集体经济的一些途径,都失败了。于是我们村两委就带领党员代表、村民代表外出考察学习,寻找发展产业的路子,经过多次考察后,认为发展金银花材产业前景好、效益高,还能带动就业。”彭店村党支部书记彭汉臣说,“于是,我们就通过土地流转让闲置土地‘活’起来,尝试种植。”

2019年,有种植经验的村民张建成在村两委的支持下,通过流转土地,牵头种植金银花,目前种植规模达到了110亩。今年亩产金银干花可达到200斤,干花价格每公斤120元左右,除去成本,一亩地纯收入达到5000多元钱。金银花具有开花早、花期长、产量高等特点,自从村里种了金银花,从5月初到10月末,近半年的时间里,都能看到村民在花海中忙碌的身影,村里的老年人在家门口就找到了一条赚钱的好门路。

为了进一步提高金银花的效益,延长金银花深加工产业链,村两委与省农科院驻村第一书记带领村民到平邑、泰安、亳州等地药材市场和相关企业考察。在省农科院专家指导下,与山东佑康药业有限公司签订委托代加工生产协议,利用金银花基地生产的金银花,生产金银花茶、金银花露等一系列产品,深受市场欢迎,形成了一条金银花深加工产业链,拓展了金银花附加值。他们以“党支部+村民入股”形式注册成立了村综合服务有限公司,村集体占股份的30%,村民以每股一万元的标准入股,开展线下、线上营销,年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0万元。

“腾笼换鸟”让老树开新枝

不仅仅是金银花,在随官屯镇,传统棉纺产业也在通过腾笼换鸟的思路革新升级,让产业兴旺实现“好戏”连台。

在泰和纺织公司的生产车间里,各个工序的工人们正紧张地忙碌着,清花、梳棉、并条、粗纱、细纱、络筒等整个生产工序有序运转。棉纺织产业是郓城县的支柱产业,但随着近年来的发展,无论是产能还是设备都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传统产业必须要转型发展新动力。

扩产能,最大的难题就是土地,如何破解土地制约,成为随官屯镇扶持服务企业的重中之重。“棉纺产业是郓城县的传统支柱产业,为了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产能,我们实施了技改项目,通过腾笼换鸟的方式对原来低效能的厂房进行改造,新上了5万纱锭高端纯棉精梳纺织项目,该项目达产后,预计年销售收入2亿元以上,带动岗位就业150余人。”郓城县泰和纺织有限公司经理李凯说。

据介绍,通过县镇两级的全力扶持,泰和纺织在没有新增土地的前提下,实现了新增五万纱锭规模,并定制了国内最新型的棉纺设备,有效破解了棉纺转型升级所需的要素制约。

激活宜居乡村“密码”

规模种植金银花、大力发展纺织产业,是随官屯镇利用自身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的缩影,“腾笼换鸟”的思路不仅让产业实现“好戏”连台,在乡村建设中,更通过资源整合让偏僻的小乡村华丽转身,建设成为美丽宜居乡村。

绿树成荫的宽广街道、美丽时尚的乡村广场、高大巍峨的石牌坊……这是随官屯镇汉石桥社区的新面貌。汉石桥社区由汉东、汉南、汉西、汉北、刘垓、李桥集、中尹庄等7个行政村组成,总户数1872户,总人口6150人,此前,7个村庄位置分散、环境脏乱差、基础设施薄弱,为改善居住环境,随官屯镇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推进生态宜居建设,持续不断地推动乡村治理。

经过几年来的连续奋战,破旧的村庄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整齐划一的楼房,平坦整洁的水泥路直到门口。社区街道、胡同全部硬化,配套建设了雨污管网,安装太阳能路灯,街道绿化、美化、亮化实现全覆盖。而且,还新建了高标准小学、标准化幼儿园、13000余平方米的文化广场、乡村大舞台、文化书屋、文化长廊和党建宣传一条街。建成了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和农贸市场,居民办事购物更加便捷,极大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环境。

如今各行政村学校、村卫生室、文化广场、文化书屋等服务设施配套齐全,街道干净整洁、绿树成荫,彻底改变了过去脏乱差的人居环境状况,焕发了乡村活力和魅力,提升了城镇形象和宜居水平。

责任编辑:
分享到:
中共菏泽市委网信办主管 菏泽日报社主办| 新闻刊登批准文号:鲁新闻办[2004]20号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17
网站备案号:鲁ICP备09012531号 | 鲁公网安备 37172902372011号
Copyright© 2004-2012 heze.cn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菏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