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中国菏泽网  >  东明县  > 正文

羊抵头鼓舞:
“跳”进非遗的民间舞蹈

作者: 文杰 来源: 牡丹晚报 发表时间: 2022-05-06 10:15

blob.png
羊抵头鼓舞艺术风格粗放、朴拙,独具特色
blob.png
羊抵头鼓舞表演者需要有强健的体魄和耐力
blob.png
羊抵头鼓舞内容和形式丰富多彩,兼具观赏性和娱乐性
blob.png
舞者多采用“弓步”,动作迅捷,跨步前冲

□记者 文杰

在菏泽东明王菜园村有这样一种鼓舞,舞者以四人一组,时而后撤各自敲击,时而聚集斗鼓震天,还伴有声声长号,像极了群羊啼叫,这就是黄河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羊抵头鼓舞。

羊抵头鼓舞是一种民间舞蹈,据考证源于战国时期,是古代军队中流行的一种鼓乐,属于山西盘鼓的一个支派,因舞蹈气势刚劲、雄壮,动作似羊抵头而得名。明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大批民众从山西洪洞县迁至现东明大屯镇王菜园村,羊抵头鼓舞也随之传入。2009年,羊抵头鼓舞被列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艺术风格独具特色

羊抵头鼓舞起初称为“四翻鼓”,乐队规模较小,因当地村民素爱习武,遂将武术融入舞蹈,增大了动作的幅度,丰富了舞蹈内容和表现语言,经过几代艺人传承发展,羊抵头鼓舞基本成熟。羊抵头鼓舞舞者整齐、伴奏完整、技艺娴熟,在艺术风格上近于原始、粗放,朴拙而独具特色。传统的“跃起四鼓撞”“对脸弓箭步”“抛接鼓槌”及“五步四翻”的鼓点,以粗中见细、俗中见雅而见长。当地有“看鼓队,听鼓锤,见了羊抵头不瞌睡”之说。

据考证,羊抵头鼓舞是古代军队中流行的一种鼓乐,起源于战国时期,后来作为一种古老的民间舞蹈表演被传承下来。元朝末年,统治阶级对百姓残酷压榨,洪水泛滥,天灾人祸,山东、河南一带百姓沦为难民。当时的山西战乱与天灾较少,于是难民逃荒到山西,当时比较富裕的山西洪洞县成为移民最多的地区。后来,明朝建立,为了巩固政权举行了大规模的民众迁徙活动,洪洞县因为人口稠密、交通便捷,于是有很多人被迁至山东、河南一带。羊抵头鼓舞就是在这个文化融合时期,流传到菏泽东明县,并得以发扬光大。

羊抵头鼓舞在发展演变的过程中,将舞蹈、武术、器乐演奏等融为一体,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多彩,兼具观赏性和娱乐性。羊抵头鼓舞的演奏乐器主要是大鼓,另外有尖子号、铙、镲和锣等打击乐器。所用的鼓很大,大铙重8公斤,尖子号长1.2米,伴奏乐声音高亢、粗犷,舞蹈动作幅度大,表演氛围热闹,对舞蹈队员的身体素质要求很高,需要有强健的体魄和耐力。

边奏边舞,场面壮观

当几十面大鼓、铜器及尖子在一起演奏时,气势十分宏大,远听像惊雷,近听如万炮轰鸣,有一种催人奋进、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羊抵头鼓舞气势浑厚、风格沉稳粗犷,舞蹈动作很像两只公羊互相抵抗,鼓队表演者把鼓斜挎在腰腹部,鼓面朝上,用两只鼓槌一边按照鼓点演奏,一边变换着多样的队形。

其表演形式一般分为原地表演与行进表演。原地表演时,鼓手每四人分为一组两两交叉相对,数组排成方队。铙、镲、锣等乐器分列两旁,尖子号分为四组,置于方阵四角,观众环绕四周。表演起来,锣鼓震天,气势宏大,场面壮观。行进表演时,鼓队排成四路纵队,最前面是鼓,中间是铙、镲,锣等打击乐器,最后是尖子号,边行边奏边舞,步伐随着鼓点,讲求动作协调一致,整齐划一。

羊抵头鼓舞表演时将鼓斜挎左肩,鼓置腰腹部,鼓面向上,用双鼓槌击奏,右手在前,高扬击打,左手在后,轻敲鼓面,击鼓方式有“击鼓面”“击鼓边”“击鼓框”等几种,鼓点节奏复杂多样。因鼓大沉重,所以舞者身架较低,多采用“弓步”,右脚在前,左脚在后,右腿贴紧鼓框下缘,增强了鼓的稳定性,步法多为前后移动,进退步伐沉稳,落脚生根,蹬脚扬尘,坚实有力,动作迅捷,跨步前冲,四鼓相接,似公羊相抵。表演至高潮时,四人同时跃起,空中相对抛接鼓槌,旋转击打,气势威猛雄壮,具有高超的表演技能。羊抵头鼓舞的鼓点属套曲结构,鼓点的变化手法及连套方式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在表演时舞步随着鼓点连续演奏,同时又富于变化,具有一定的即兴性。

亟须传承保护

羊抵头鼓舞是目前存在的比较原始的鼓曲舞蹈,也是民间舞蹈研究不可多得的活体标本,表演和鼓曲及伴奏有机结合,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羊抵头鼓舞在古时多用于庆典、祭祀等活动中,题材涉及神话传说、民间传奇故事等诸多方面,是研究地方人文风情、民俗习惯的珍贵资料。

王友生是东明羊抵头鼓舞的第五代传人,自14岁开始跟着长辈学鼓。当时大人们敲鼓,他就坐在旁边观看,摸不着鼓,就在自己膝盖上学着敲鼓点,慢慢学会后,就开始跟着鼓队到处演出。时至今日,附近几个村子婚丧嫁娶等都会找他们奏上一曲。

王友生为了使羊抵头鼓舞的演奏技艺得以传承,打破老规矩,将羊抵头鼓舞的演奏和舞蹈技巧传授给村里的女子,并成立了女子鼓队,让这种古老的舞蹈文化得到传承和发展。这支女子青年鼓队还多次参加省市举办的大型节庆和演出活动,获得一致好评。

2009年,羊抵头鼓舞被列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东明县政府对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挖掘和保护很重视,对相关资料进行了整理,并邀请专家对鼓队进行指导,并为鼓队提供物质支持,制作鼓队演出服装,积极支持鼓队的活动,使得鼓队的人数得到进一步发展壮大。

责任编辑:
分享到:
中共菏泽市委网信办主管 菏泽日报社主办| 新闻刊登批准文号:鲁新闻办[2004]20号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17
网站备案号:鲁ICP备09012531号 | 鲁公网安备 37172902372011号
Copyright© 2004-2012 heze.cn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菏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