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中国菏泽网  >  东明县  > 正文

东明县陆圈镇于屯村:美丽乡村入画来

作者: 云华 来源: 牡丹晚报 发表时间: 2021-07-27 10:24

村里的高龄老人出门遛弯
图书室
蔬菜大棚里绿意盎然
村庄优美的环境

优美的环境、精致的凉亭,为村民纳凉提供了好去处

□记者 云华

东明县陆圈镇于屯村曾先后获得省级“书香之村”“美丽村庄”“宜居村庄”“森林村居”等荣誉称号。在村里走访,随处可见笔直道路两侧花草繁茂、两层楼样式的民居,休闲区荷塘与凉亭相伴,学校明亮宽敞……村子早已不是老一辈村民印象里的穷苦模样。这一切发展变化,都从观念转变、经济发展开始。

转变观念、招商引资,提升村集体和村民经济收入

“我是从小在村里长大的。以前,村里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垃圾随便倒。那时,村里穷,乡亲们没有保护人居环境的意识。”作为于屯村前任村党支部书记,牛进仓卸任后,又在村里挂职第一书记,对村里的发展变化了然于胸。据其介绍,过去该村的集体收入靠上级政府拨款,在这种几乎等于靠“救济”过日子的困境中,由于缺少收入,村里的各项工作都难以开展。

作为村里的新生力量,他自然希望为村庄的发展寻求出路。

2014年,牛进仓上任后组织党员干部作为攻坚力量,主动出击,转变村民思想,寻求引进企业。从招商引资入手,该村通过上级政府与企业对接。“当时企业实地考察后选择了我们村。咱给提供土地、管理环境,更积极提升村民素质,让企业对驻地村民的素质有信心。”牛进仓说。

于是,该村相继引进绿宝珠肥业、格林木业等规模以上企业,流转土地277亩,建设了绿宝珠生态农业园,企业提供农资,收益“农四企六”分红,实现了集体经济壮大和村民收入增长的双赢。

同时,村两委把曾低价承包给村民的集体林场土地收回,再发包给驻地企业,仅此一项就使村集体每年增收10余万元。村道路路肩全部收归集体,种植8000余棵绿化树苗,十年两次轮作间出售,每年增收20至30万元。依靠这些收入,村集体投资15万元,引入企业深井水,彻底解决了全村群众吃咸水、吃水难的问题。

在种植园区,大棚里的一茬茬西红柿逐渐成熟,露天果园里沉甸甸的苹果压弯了枝头,藤蔓间大串大串的葡萄青翠欲滴、果实颗颗饱满。

在大棚外,牛进仓说:“这里是我们于屯村和绿宝珠公司联合打造的生态园区,占地300余亩,有大棚80余个,其中20个种季节性蔬菜,60个种阳光玫瑰葡萄。这里每年能给村里提供1000余人次的就业机会,30余名村民是长期工,间接、直接为村里带来收入200余万元,增加村集体收入3万余元。”

投资教育、改善人居环境,小村庄换新颜

就这样,有了资金,村里的各项工作都红红火火地开展起来。在各项投入中,教育投入成为于屯村的重点。据悉,在于屯村,尊重知识、重视教育的观念深入人心。村集体借助“全面改薄”投资近300万元改扩建了村内小学,并建有民办幼儿园。

“以前合村并点时本来计划要取消村里的学校,但咱村民有意见。村两委就想办法保住了学校。虽然当时村里没钱,但我们下决心贷款、借钱改善学校和村卫生室条件,这事也拉近了村民的心。现在,我们村的学校有300多个孩子,涵盖了周边5个村庄的生源。”牛进仓自豪地说,村里有大学生170余人,于屯村是远近闻名的“状元村”。

于屯村还建起了图书室,通过自行采购和县文化部门配备,现有书籍3000余册。据介绍,节假日村里的年轻人会到图书室借阅;平时,种粮大户也去翻阅种植技术类书籍。

每年年末,于屯村都召开村民座谈会,向村民通报新一年的发展目标,以目标的实现逐步提升村民对集体的信任感,并积极推广优良传统文化,评选好媳妇、好婆婆,成立乡村振兴服务队,让村里有威望的老人以及不外出打工的村民参与村庄建设。

文化广场启用后,村里组建了舞蹈队,每逢重大节日就组织表演或比赛,丰富了村民文化生活。

采访当天,沿着村里笔直的硬化路面走访,一路花草成片、壁画多姿多彩,两层楼的民居在追求现代简约风格的同时,房檐上也保留了鲁西南地区常见的脊兽。

荷塘周边有两处凉亭,哪怕天色阴沉也阻挡不了村民在美景中休闲娱乐,无法跳舞就下棋、打牌,近百岁的老人拄着拐杖坐在凉亭边,看着欢笑的人群和村里的景致,见到村干部,就腿脚麻利地绕过石凳,像面对自家晚辈一样聊起家常,感慨如今村里的变化。

牛志波作为现任村党支部书记,今年刚从前辈手中接过村庄发展的重任。他告诉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村里的亭廊、荷塘,以前其实是小水沟,2014年村里启动人居环境改善工作后,投入资金700余万元对村内坑塘进行改造、铺砌,建设广场两处,硬化地面1000余平方米,开通了环村路,硬化3条主干道。

同时,村里道路“户户通”实现全覆盖,并进行高标准绿化,村居“颜值”极大提升。“户户通工程,没让咱村民出一分钱,都是村集体出资的。”对于村集体能有这样的“底气”,牛志波觉得自豪。

村里还建立健全了垃圾清扫、收集、清运机制,使村民的居住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采访当天,正赶上有村民办喜事,喜事新办的观念似乎已经深入人心,街道依然保持整洁,放暑假的孩子们在大红的“喜”字旁追逐嬉笑,跑过街道旁随处可见的果树,向着阴云散去的方向奔去……

责任编辑:
分享到:
中共菏泽市委网信办主管 菏泽日报社主办| 新闻刊登批准文号:鲁新闻办[2004]20号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17
网站备案号:鲁ICP备09012531号 | 鲁公网安备 37172902372011号
Copyright© 2004-2012 heze.cn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菏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