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中国菏泽网  >  美文美图  > 正文

石碑隅首的馄饨,抚慰夜班人的半生

作者: 杨 雪 来源: 牡丹晚报 发表时间: 2023-05-08 09:40

杨 雪

菏泽东方红大街和解放大街交界的路口,在老菏泽的地图上,叫石碑隅首。石人街、宋隅首、石碑隅首、潘隅首、鼓楼、玉皇庙,始于老城墙的南门,终于玉皇庙和三元宫,贯穿整个老曹州城。

每一个有着古老传说的隅首,在曹州老居民的少时记忆里,都和几种本地的美食联系在一起。

石碑隅首东南角总有一对慈眉善目的老人守着炉火不熄的馄饨摊,西北角胳膊上文着刺青的社会大叔吆喝着一锅红烧羊羔肉,街角的门脸里炒米皮的肥硕大婶总沉着脸,无论刮风下雨,他们准时入夜时出摊,直至凌晨五六点钟方才打烊回家休息。远方归来刚下火车的旅人、打麻将至深夜的牌搭子、值夜班的打工者,在这些老曹州夜生活最忠实的见证者心中,他们是最可靠的人,一碗馄饨,一笼烫面包,一个红烧羊头,总能抚慰夜猫子的辘辘饥肠。

大鱼是发电厂的值班员,五天一个白班,一个中班,一个大夜班。中班通常是凌晨一点下值,回到市区通勤要半个小时,从通勤车上下来,骑上自行车,冬天的夜黑咕隆咚,风里仿佛夹着冰凌,吹在身上阴冷透骨。骑到石碑隅首,远远地就看见一缕火苗在夜色里飘忽,闪动的火光照得人心底滋生出一股暖意,是老鸡汤馄饨摊!小推车上,两口大锅,一口烧着滚水,另一口是文火熬制的老鸡汤,里面微沸的汤头里永远煮着一只整鸡。摆摊的老夫妻已经在石碑隅首做馄饨将近三十年,是大鱼从小吃到大的夜宵,从1989年的三毛一直到如今的八块。

“下一碗咯大叔。”

“好嘞!”

馄饨是现包现下的,大叔站起身来,左手取过一张面皮,右手用刮板利索地在搪瓷盆里挑起一点肉馅往面皮中间一抿,单手轻握,将面皮从四周向中间聚拢捏合在一起。凑足二十只,再用粘满面粉的糙手麻利抓起,丢在热锅里,锅中沸水翻腾,下落的馄饨如鱼儿一般悠游浮起。旁边头发已近全白的大婶早已在两个青花大碗碗底放入一点酱油、紫菜,冲入老鸡汤,汤底备好;大叔随手向汤锅里点入一点凉水,待水面再次沸腾,馄饨面皮已煮至半透明状,皮下隐约可见粉嫩嫩的一团肉馅,飞速伸入笊篱一转一抄底,将锅里馄饨尽数捞起,滑入备好的汤底里。每碗十只,碗面撒入撕好的鸡丝、虾皮、香菜,大婶拿出调料油瓶,点入几点油花,香味瞬时弥漫开来,趁热享用,弹滑鲜香瞬间充溢齿颊,一碗下肚,连冬夜都变得温柔起来。

大鱼恋恋不舍地喝下最后一口热汤,站起身来,该回家上床睡觉了。

“打包两碗回家现下咯大叔,老样子不要香菜。”

“馄饨我多撒点生粉防粘,回家放冷藏,滚水下,汤底要先煮开哈!”大叔一边把馄饨、汤底、鸡丝虾皮分开打包,一边不厌其烦地嘱咐着。

女儿继承了大鱼对美食的偏好,也爱这一口,六点半要坐校车,现在回到家睡四个小时,还来得及爬起来把馄饨下好。

大鱼一边在手机上设好闹钟,一边想,等女儿上了大学,即使走得再远,对故乡的回忆里,肯定会有这一碗家乡味道。

责任编辑:
分享到:
中共菏泽市委网信办主管 菏泽日报社主办| 新闻刊登批准文号:鲁新闻办[2004]20号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17
网站备案号:鲁ICP备09012531号 | 鲁公网安备 37172902372011号
Copyright© 2004-2012 heze.cn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菏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