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中国菏泽网  >  美文美图  > 正文

春鲜话香椿

作者: 薛立全 来源: 牡丹晚报 发表时间: 2023-03-31 10:15

薛立全

阳春二月,气候变得温润,春风拂过的田野,虽仍万物萧疏,但仿佛能听到植物萌芽的声响,开启一年四季生命的轮回。香椿是开春的先行者,用芽尖的萌动呼应着节气的律动。

我素来喜食香椿,树梢上的嫩芽,是我舌尖上的春天。年幼时,老家院子里栽植着大片香椿,植株茂密,笔直挺立。母亲有讲究,院子里的香椿树一定不能高过屋顶,每年都要把粗壮的枝条截断,让树冠呈伞状生长。每到清明前后,被誉为“树上蔬菜”的香椿,在春风、春雨、暖阳的滋润下,开始萌发新芽,新芽开始是紫红色,梗柄粗壮,叶片呈齿状卷曲,色泽油光发亮,鲜嫩欲滴,尔后慢慢伸展细嫩的枝叶,开散生长,犹如玛瑙翡翠般赏心悦目,诱人食欲。

香椿是本土树种,栽培历史悠长。成书于两千多年前的《左传·襄·十七》中就有“孟庄子斩其橁,以为公琴”;先秦《山海经》有“成候之山,其山多櫄木”的记载;《尚书·禹贡》上也有“荆州贡杶”的记载。古老的文字记录中,无论是“橁”“櫄木”还是“杶”都是香椿的意思,在那个时代,说明香椿已大量存在了。

香椿最初栽培的目的是为了采摘嫩芽食用的,历史上留下了很多文字记录。北宋《本草图经》中就有食用香椿芽的记载,“椿木实而叶香,可啖”;文学家苏轼在《春菜》一诗中,罗列了很多春季的蔬菜,香椿也赫然在列:“岂如吾蜀富冬蔬,霜叶露芽寒更茁”;到了明代,散文家刘侗在《帝京景物略》中称,“元旦进春芽、黄瓜、一芽一瓜,几半千钱”,这里的春芽就是指香椿;明朝《救荒本草》中记载着香椿“采嫩芽炸熟,水浸淘净,油盐调食”;明朝徐光启将香椿载入《农政全书》,称“其叶自发芽及嫩时,皆香甜,生熟盐腌皆可茹”;明朝养生学家高濂则在他的养生专著《遵生八笺》卷十二中,详细整理记录了香椿芽的吃法,如“香椿芽采头芽,汤焯,少加盐,晒干,可留年余。新者可入茶,最易炒面筋,熝豆腐、素菜,无一不可”;清代文学和美食家袁枚也在《随园食单》中记载了香椿头拌豆腐的吃法,称其“到处有之,嗜者尤众”;文人康有为对香椿更是钟爱有加,作《咏香椿》:“山珍梗肥身无花,叶娇枝嫩多杈芽。长春不老汉王愿,食之竟月香齿颊。”古人把对香椿的喜爱,跃然纸上,吃法多样,民间自古不缺美食家。

在古代中国,香椿不仅是备受喜爱的春鲜,还被视为长寿的象征。庄子《逍遥游》中有“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的描述,意指椿树寿命久长,后人常常用“椿”来形容福寿绵长,将已过耄耋之年的父亲称为“椿庭”,古人还喜欢把母亲形容为“萱草”,于是便有了“椿”与“萱”的结合,“知君此去情偏切,堂上椿萱雪满头”“椿萱堂上难追慕,桂萼阶前竞秀妍”,都是用“椿萱”代喻父母,也常用“椿萱并茂”比喻父母健在、健康长寿。

香椿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古代民间流传着“常食椿巅,百病不沾,万寿无边”的说法。药典《唐本草》称香椿“主治症疥,风疸”;五代时期的《日华子本草》记录,香椿能止泄精尿血、暖腰膝、除心腥痼冷,胸中痼冷及腹痛等;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香椿叶苦、温煮水洗疮疥风疽,消风祛毒”。用香椿制成的香椿散,是中医方剂,能治疗恶心、吐酸水、不思饮食等。长久的临床实践验明,香椿有很好的食药同疗功效。

清明将近,期待着香椿的芽尖绽放,到那时,采下的是第一批春芽,吃出的是春鲜的味道。

责任编辑:
分享到:
中共菏泽市委网信办主管 菏泽日报社主办| 新闻刊登批准文号:鲁新闻办[2004]20号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17
网站备案号:鲁ICP备09012531号 | 鲁公网安备 37172902372011号
Copyright© 2004-2012 heze.cn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菏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