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中国菏泽网  >  权威发布  > 正文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22年12月27日在菏泽市第二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作者: 张 伦 来源: 菏泽日报 发表时间: 2022-12-31 09:55

12月27日,市二十届人大二次会议开幕,张伦代表市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记者 张啸 摄

菏泽市市长 张 伦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工作回顾

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也是我市发展进程中极不容易、极不平凡、极为重要的一年。一年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力做好“六稳”“六保”工作,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一)全力以赴攻坚克难,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在经济增长连续多年领跑全省的基础上,今年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预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可比增长4.6%、总量突破4000亿元大关,达到425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可比增长7%、突破3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和6%,全市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13.9%和13.4%。一是疫情防控有力有效。认真落实上级疫情防控各项措施,科学精准搞好常态化防控。持续提升疫情处置、医疗救治等防控能力,坚决果断、快速处置多轮突发疫情,有效保障了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二是市场运行平稳有序。预计全年累计退税减税降费119.1亿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5.9亿元,惠及市场主体43万户。预计全市新入库“四上”企业1200家以上,新登记市场主体15万家。预计全市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分别增长11%和18%。三是消费市场逐步回暖。出台汽车家电促消费措施15条,举办“惠享菏泽消费年”系列活动30场,发放各类消费券4106.9万元,预计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920亿元;全年网络零售额235亿元,增长13%。四是外资外贸回升向好。成功获批中国(菏泽)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成功经验269项。菏泽内陆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一线进出口额居全省第2位。预计全年进出口650亿元,增长15%;实际使用外资6亿美元,增长20%。

(二)主动担当使命责任,大事要事顺利推进。举全市之力推动国家重大战略和省重要部署落地见效。一是黄河国家战略深入落实。扎实做好省委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专项巡视问题整改。认真谋划推进东明县“北工南农”主体功能区建设,加快实施24个省级黄河国家战略重点项目、72个节能重点工程。持续做好滩区基础设施配套和产业培育。积极开展环境质量提升攻坚等行动,清查整改问题1.2万个。二是鲁西新区建设全面起势。完成新区挂牌、起步区主要功能区规划编制,明确了功能分区,新签约过亿元项目91个、总投资42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50亿元。三是重大工程建设加速突破。雄商高铁菏泽段开工建设,高铁站广场建成投用,华汪铁路专用线主体竣工。濮新高速菏泽段建成通车,济广高速济菏段改扩建、郓鄄高速、徐民高速单曹段、国道106东明黄河大桥开工建设,高能级立体交通网日益完善。四是政策利用成效明显。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207.8亿元,实施国家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项目32个、39亿元,通过国家审核制造业中长期贷款项目241个、设备购置与更新改造贷款贴息项目44个,项目数量和金额均居全省前列。

(三)更加注重质量效益,动能转换发力见效。大力实施工业强市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加大项目招引和建设力度,新经济、新动能加速成长。一是特色产业不断壮大。预计生物医药、高端化工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分别增长20%、2%,税收分别增长19.9%、19.8%,财源支撑作用持续增强。现代医药港发展势头强劲,简道制药一期、知和大药厂建成投产;了未元建成生物医药柔性产业化共享平台,步长制药稳心系列产品绿色智能化完成扩产,宣肺败毒颗粒生产明显放量。劲海化工100万吨/年资源综合利用、旭阳集团35万吨己内酰胺、中信国安轻芳烃联产等一批延链强链项目建成投产,预计高端化工产业投资增长50%。新增省级“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2个、特色产业集群2个。新增省“十强”产业集群领军企业4家、高端品牌培育企业10家,预计“四新”经济投资增长16%。二是有效投资持续扩大。148个实施类省级重点项目、100个市重点项目、154个专项债券项目分别完成投资554.1亿元、296.6亿元和261.2亿元。新落地过亿元项目318个、到位资金490亿元,其中过10亿元项目38个。预计全市工业投资、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分别增长36%和10%。三是创新活力持续迸发。牡丹产业技术研究院成功获批省级新型研发机构,“一企一平台”覆盖率达到32.9%,新认定院士合作协同创新中心7家。签约重点产业引才项目287个、引进人才365人;入选泰山产业领军人才7人、达到43人。新增国家级重点小巨人企业1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17家、瞪羚企业12家、单项冠军5家。预计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34%。

(四)集中力量补短强弱,城乡发展同步提升。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城乡融合持续深化。一是城乡规划取得重要成果。“三区三线”划定成果正式获批启用,市县乡三级国土空间规划取得阶段性成果。二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27项电网主网工程建成投运,27项现代水网工程全面实施、建成投运7项,新增城镇集中供热543.5万平方米,改造农村清洁取暖6.8万户。新铺设农村燃气管网121.1公里,改造管网27.9公里。新改建农村公路1652.5公里;市区新建、改造道路14条,打通“断头路”10条,长江路快速通道完成总投资额的60%。新建、改造城市雨污水管网484.3公里,消除城市易涝点52处。新建开通5G基站2700个,累计突破8000个。三是城市功能品质不断提升。建成棚改安置房2.1万套,完成老旧小区改造90个,建成投运充电桩3826个。市区新建成公厕50座,施划机动车停车位1万余个,新建便民服务市场35处。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加快建设,智慧化城市管理水平持续提升。四是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新建高标准农田132.2万亩。粮食生产再次实现“三增”,总产达到158.9亿斤。郓城县被认定为国家级小麦制种大县,牡丹省级农高区获批建设,新增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2个;预计新增规上农副产品加工企业179家,营业收入增长11%;淘宝村、镇数量持续位居全国地级市首位。牡丹产业提质发展,芍药鲜切花销售额占全国一半以上。集中推进27个乡村振兴示范片区,307个农村产业发展和小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完工。改建就业帮扶车间2909个。163个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安置区建成交付使用。

(五)牢牢守住一排底线,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积极主动排查化解各类风险隐患,着力营造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一是能源保供基础稳固。煤炭生产安全稳定,预计原煤产量1350万吨。山东环网南干线天然气管道工程菏泽段建成投用。新能源装机规模达到437万千瓦,占全市电力总装机比重的54.4%。二是安全生产持续稳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安全生产大检查行动和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治理扎实推进,应急救援和防灾减灾能力持续提升,各类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34.7%、41.2%。三是金融环境不断优化。推出“惠菏金”金融服务平台,全市企业流动性、法人金融机构、非法集资等重点领域金融风险化解工作扎实推进,不良贷款率降至1.36%。四是生态质量稳步提升。全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达到4.62,同比改善2.7%,8个国控河流断面水体优良率达到87.5%,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到100%。东鱼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系统开展,城市排水“两个清零、一个提标”深入推进,6个县区实现“两个清零”,完成5座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1574个村庄的生活污水治理。五是社会治理有力有效。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深入开展,平安菏泽建设扎实推进,信访积案化解持续加力,圆满完成北京冬奥会和党的二十大安保维稳任务,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六)用心用情为民服务,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例达到77%。一是就业渠道持续拓宽。开发城乡公益性岗位6.3万个,新增城镇就业6.8万人,返乡创业就业5.5万人、领办创办实体2.3万个。发放“就业创业系列贷”20.4亿元,扶持创业主体1.2万个。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二是社会保障更加有力。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2%,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160元。9类困难群众救助标准提高10%,农村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提高15%。新建“如康家园”52处,3768名残疾儿童得到有效康复训练。居民门诊统筹待遇由85元提高到200元,“双通道”药店实现即时结算报销、“手机视频办医保”实现乡镇全覆盖。三是教育事业加快发展。新建改扩建中小学50所、幼儿园30所,补充中小学幼儿园及中职教师4281人,夏季高考本科上线人数突破2万人、达到2.3万人。菏泽医专新校区即将竣工,菏泽职业学院二期项目进展顺利。四是健康菏泽深入推进。新创建国家标准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0家。市立医院东院区等项目加快建设,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菏泽分中心投入使用。五是“一老一小”保障体系加快完善。改造提升敬老院18处,新增护理型床位3272张。全市共建成托育机构756个,新增托位1.2万个;建成“希望小屋”4007间,开设“小荷学堂”100处。六是文旅、体育事业全面发展。创新举办第31届菏泽国际牡丹文化旅游节,“云赏牡丹”系列网络直播受到海内外广泛关注。老城曹州项目一期、水浒故里旅游集散中心建成运营。单县一中男排斩获第十届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联赛排球冠军。我市运动健儿在省第二十五届运动会上获得37金24银35铜的好成绩。

同时,人民武装、退役军人、统计审计、方志档案、民族宗教、外事侨务、人防气象、妇女儿童、关心下一代、住房公积金等工作均取得新的进步。

在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同时,我们坚持把全面从严治党贯穿政府各项工作全过程,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扎实推进中央、省委巡视和国务院大督查等反馈问题整改,旗帜鲜明讲政治、对标对表抓落实。主动接受人大监督和政协监督,办理市人大代表建议191件、市政协提案320件。深入推进省级法治政府示范市建设,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草案3件。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市直“三公”经费压减7.4%。深入实施作风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和“营商环境突破攻坚年”行动,在全省率先实现政务服务“县乡通办”全覆盖,政务服务平均办理时限提速67.4%,全市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可网办率提升至97%,其中可全程网办率提升至88%。

各位代表!事非经过不知难,成如容易却艰辛。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下,全市人民攻坚克难、奋力拼搏,社会各界积极参与、鼎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条战线上的辛勤工作者,向关心支持菏泽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菏泽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经济综合实力还不够强,特色产业发展还不充分,转型升级有待加快,创新能力差距较大,开放型经济规模偏小,县域经济较为薄弱;城市管理、乡村振兴、生态环保等方面还存在不少短板,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供给和保障能力距离群众期盼还有一定差距;政府治理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工作作风转变依然任重道远,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能力亟待提升。对此,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发扬斗争精神,努力改进工作,决不辜负全市人民的期待。

二、2023年总体要求和工作目标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做好明年政府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菏泽重要指示要求,始终锚定“后来居上”奋斗目标,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回升,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当前,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世纪疫情持续影响,改革发展稳定面临不少深层次矛盾,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仍然较大。综合分析,我市依然处于突破发展的历史机遇期,各类利好因素还在加速集聚。从宏观形势看,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资源要素条件可支撑,我国经济有望总体回升。特别是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将给经济恢复带来积极影响,经济活力加速释放。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叠加发力,政策效应将在明年持续显现。从战略机遇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深入实施,我省被国家批准创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省委、省政府新一轮“突破菏泽、鲁西崛起”行动即将实施,鲁西新区建设和发展全面起势,我市未来发展的路径更顺、动力更足。从发展基础看,新时代十年我市经济发展质效双升,22项经济指标中11项增速位居全省首位,经济总量、财政收入双双跃居全省中游,跻身全国、全省发展较快的城市之一。 “231”特色产业体系蓄能起势,重大基础设施加快完善,重点项目建设拉动强劲,区位交通优势更加彰显,发展惯性巨大。特别是全市上下人心思齐、人心思干、人心思上,干事创业的氛围空前浓厚,科学发展的步伐更加坚实。这都为我市加快实现“后来居上”目标奠定了良好基础,提供了不竭动力。

2023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5%左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外贸外资促稳提质,节能减排和大气、水环境质量完成省下达的目标任务,安全发展水平持续提升。围绕上述目标,我们将坚持政治引领、担当作为不动摇,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不动摇,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不动摇,坚持解放思想、创新进取不动摇,坚持底线思维、安全发展不动摇,乘势而上、顺势而为,确保在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实现新的更大突破!

三、2023年重点工作

明年经济社会发展任务重、挑战多,市政府将立足稳增长、防风险、保稳定、惠民生,重点做好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聚焦经济稳定增长,着力巩固良好发展态势。抢抓机遇、用好政策,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回升向好。一是扩大有效投资。围绕“三个十大”行动,精准谋划实施项目,着力推进“四个一批”,争取“四类”省级重点项目个数、专项债券获批额度继续位居全省前列。持续推进“七网”建设,综合交通基础设施、能源基础设施、水利工程设施分别完成投资180亿元、20亿元、30亿元以上。坚持招大引强、招新引优,新签约过亿元项目300个以上,其中过10亿元项目30个以上。二是力促消费升级。积极开展多形式多系列促销展销活动,支持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最大限度释放消费潜能。加强消费载体建设,完善曹州老城、各福里商业步行街、郜城水街等街区业态;实施“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提升改造工程,丰富城区商业布局。持续擦亮“菏泽电商”名片,谋划打造曹县电商产业示范区,充分利用电商推动消费模式迭代升级。三是强化政策供给。深入落实国务院和省稳经济政策,积极为企业办理增值税留抵退税,精准落实稳就业保基本民生的税费支持政策。充分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支农支小作用,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二)聚焦深化动能转换,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加快锻造新的产业竞争优势。一是推进重点产业突破。聚焦产业生态“建圈”“强链”,支持各县区重点打造2—3个特色产业,推进“231”特色产业体系裂变升级。继续把生物医药产业作为首选核心产业,加快壮大政府引导基金,着力培育20个领航企业和20个重点项目,力争营业收入增长20%左右;放大现代医药港“头雁效应”,加快推动生物药、高端医疗器械项目和持有人总部建设,力争新引进过亿元项目10个以上。坚持把高端化工产业作为支柱财源,持续推进9个省级化工园区规范化建设,加快建设东明石化30万吨/年UPC科技试验、烯烃新材料、巨丰氢能源循环产业园、尚舜化工不溶性硫磺等项目,推动高端化工产业扩能提质。加快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特色化、品牌化发展,培育省知名农产品品牌3个以上。加快机电设备制造智能化、高端化发展,依托精进电动、龙蟠科技、康沃发动机、英博尔电气等企业,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动力电池材料等新兴产业。依托济铁菏泽物流园、菏泽内陆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曹县广源陆港国际物流园等,大力发展多式联运;支持各县区至少打造1处功能特色鲜明、辐射带动力强的规范化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二是全力打造企业梯队。促进骨干企业做优主业、做强实力,新增营业收入过10亿元企业5家。实施高成长企业倍增计划,新培育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0家,国家、省制造业单项冠军5家。精心培育“种子”“幼苗”“准四上”企业,新增“四上”企业1000家以上。支持天骄生物科技等企业加快上市步伐。三是加快智改数转赋能。深入实施“技改提级”行动计划,实现规模以上企业技改要素供需对接县区全覆盖;推动26家企业开展智能化改造。深入实施“云行齐鲁工赋山东”行动,加快5G、千兆光网等建设应用,搭建一批双千兆网络应用场景。完成国家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综合性二级节点建设并投入运营,入驻企业500家以上。

(三)聚焦黄河国家战略,着力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抢抓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省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重大机遇,加快构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一是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实施科技攻关专项行动,完成重要科技成果登记100项以上。加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力争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100家以上、入选全国科技型中小企业信息库企业500家以上。持续推进“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建设。建设一批区域创新龙头、重大创新载体和重要科研阵地,培植院士合作协同创新中心3个。组织开展“名校合作直通车”“知名专家进企业”“一企一博士”等活动,集聚一批产业领军人才、实用型技术人才。在合成生物、新型材料、生态环保等领域,支持现有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二是大力推进绿色行动。持续抓好“两高”项目管理,严控沿黄重点县区新上“三高”项目,淘汰低端落后产能和“散乱污”企业。系统推广节能降碳技术、清洁生产装备,新增省级绿色工厂4个。加快清洁能源“一基地两示范”建设以及整县分布式光伏开发建设,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到460万千瓦以上。统筹推进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发展,新增绿色建筑800万平方米以上。全面实施深度节水控水行动,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力度,多措并举推动煤炭塌陷地治理。三是加强环境治理保护。强化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力争空气质量稳定退出全国168个城市的后20位。强化河流上下游协同治理,深入推进入河湖排污口整治,突出氟化物等污染物治理,推动重点河湖水质持续改善;加快生活污水和黑臭水体治理,全面完成“两个清零、一个提标”和953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地表水国控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达到国家、省控制要求。持续抓好土壤污染防治,深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全面提升生态效益。

(四)聚焦加快城乡融合,着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合理配置公共资源,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加快构建工农共生、城乡互补、全面融合的新型城乡关系。一是聚力打造区域中心城市。积极推进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报批,着力构建“三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推动沿黄地区工业园区调区扩区,拓宽发展空间。加快雄商高铁菏泽段、郓城至鄄城高速等4条高速、国道106东明黄河公路大桥、省道328等工程建设步伐。开工新建德单高速梁山至郓城段、国道240菏泽西绕城段(科技大道)、鄄城铁路货运站等一批重点交通项目。谋划推进沿黄高速鄄城至兰考段等4条高速、国道327东明黄河公路大桥等重点交通项目。完成成武港安济河作业区建设,开工建设新万福河复航二期、郓城新河航道复航工程,着力构建“川”字形内河水运网。持续完善城市骨架路网,新建国花大道东延等城市道路10条,提升改造高平路(八一路—丹阳路)等道路6条,长江路快速通道工程高标准建成通车。二是不断提升城市功能品级。统筹抓好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国家儿童友好城市、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等六个方面城市创建。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重点推动投资24亿元的城南核心片区、投资20亿元的“两园片区”等项目建设,有序推进东明县试点城市、鲁西新区人民路东片区试点片区工作。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探索长租房市场建设。持续改善居住条件,全市改造提升老旧小区153个、3.6万户,完成棚改安置房建设2万套。积极构建“大城管”管理运行机制。因地制宜推进口袋公园、街心绿地、慢行系统等公共空间建设,持续提升城市宜居水平。推动海绵城市建设,完善城市防洪排涝体系,不断提高城市防灾减灾能力。三是着力加快乡村振兴步伐。坚持农业农村一体设计、一体规划,抓好11个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建设,支持各县区打造2—3个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切实抓好耕地保护,深入开展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行动,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40万亩。大力发展高值农业,完善牡丹省级农高区功能载体,做强擦亮牡丹芍药产业品牌,积极培育山药、大蒜、芦笋、中药材、肉鸭等优势特色产业,大力发展沿黄肉牛等产业集群。支持发展预制菜产业,打造预制菜菏泽优质品牌。大力实施农业良种工程,推进郓城国家级小麦制种大县、巨野国家级优良品种繁育基地建设。持续打造“一县一园、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个。强化人才支撑,实施“村村都有好青年”选培计划,大力培育新型农民。扎实开展农村供水保障水质提升三年专项行动。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新增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40个,积极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四是全面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巩固拓展“四点对接”的城镇体系,持续推进定陶、郓城、鄄城省级城乡融合试验区和郓城县国家新型城镇化示范县城建设,积极推动20个重点镇快速发展,有序推进郓城、巨野、单县、成武压煤村庄搬迁。夯实数字乡村发展基础,农村百兆速率固定网络端口突破180万个。构建县乡村三级物流网络节点,持续巩固提升“快递进村”全覆盖工程。

(五)聚焦深化改革开放,着力激发发展动力活力。用足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推动更深层次改革和更高水平开放。一是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全方位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依法平等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问题。完善中小微企业纾困帮扶机制,创新金融辅导、金融管家服务,优化创投生态。发展新个体经济,新登记市场主体20万户以上。关心关爱企业家,成立菏泽市企业家协会,选树一批杰出企业家、优秀企业家,在全社会营造尊商、重商、亲商、安商的浓厚氛围。二是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加强财政资源统筹,创新财政支持方式,引导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投入经济发展“主战场”。加快菏泽市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建设,持续推动普惠金融贷款投放。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持续推进“亩均效益”评价改革,不断加大批而未供土地和闲置低效用地处置力度,促进要素保障能力和全要素生产率加快提升。三是扩大对外开放。实施“对外贸易促稳提质”行动,支持企业线上线下开拓市场,扩大国际市场覆盖面。建立健全“两平台、六体系”,大力推进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靶向招商、精准对接知名外资企业,持续推动利用外资量稳质升、提质增效。四是优化营商环境。大力实施数字强基工程,推进企业和个人全生命周期政务服务事项“一件事一次办”,擦亮“菏心意”政务服务品牌。年内推动50个政务服务事项“县乡通办”,实现全市乡镇(街道)全覆盖。健全守信“红名单”、失信“黑名单”制度,推动法治政府、诚信政府一体建设。五是加快新区建设。坚持高点定位、超前谋划,高标准推进起步区建设。深入实施产业突破、科技创新等八大重点工程,加快中科禾华、中丰田光电等30个在建项目投产达效,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0亿元以上、新增产值100亿元以上。

(六)聚焦统筹发展安全,着力维护大局和谐稳定。坚持底线思维,树牢安全意识,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一是守牢疫情防控底线。因时因势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加强统筹衔接,确保平稳转段和社会秩序稳定。保障好群众的就医用药,重点抓好老年人和患基础性疾病群体的防控,着力保健康、防重症。持续推动医疗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高医疗救治能力,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二是守牢安全生产底线。严格落实国务院安委会15条和省委省政府“八抓20条”措施,大力实施“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工程,深入开展煤矿、工贸等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行动,坚决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三是守牢风险化解底线。加快重要农产品仓储物流设施建设,增加市级储备粮8.6万吨。推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扎实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加强国有平台公司经营性债务管控,严控政府性债务。依托“金安工程”大数据平台,加强对重点领域风险的监测预警。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持续巩固打击恶意逃废金融债务专项行动成果,确保不良贷款率保持在较低水平。四是守牢社会稳定底线。层层压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全力维护意识形态领域安全。坚持信访和各类调解联动,推动矛盾纠纷“一站式”化解。加快推进全域视联感知网建设,全面提升社会治理智慧化水平。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推动群众安全感持续提升。

(七)聚焦保障改善民生,着力提升人民生活品质。紧扣共同富裕目标,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一是坚持就业优先。持续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推动就业友好型示范城市建设,实现城镇新增就业6.5万人以上,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85%以上。新增返乡创业就业3.5万人以上,领办创办经济实体1.2万个以上。新创设城乡公益性岗位6万个以上。全年发放“就业创业系列贷”15亿元以上。二是突出教育为本。积极完善集团化办学机制,扎实推进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遴选10个教育强镇筑基试点乡镇,着力缩小城乡区域校际发展差距。推动学前教育普惠优质发展,规范义务阶段民办教育,突出特色办好职业教育。推进齐鲁工业大学菏泽校区后续项目建设,加快菏泽医专升本步伐,抓好菏泽职业学院国家级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三是打造健康菏泽。推进疾控中心标准化建设,加快市立医院东院区等重点卫生项目建设。持续完善分级诊疗体系建设,确保40%以上的县域医共体达到省级标准。推动基层医疗机构提档升级,确保9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国家基本标准。持续提升全市竞技体育综合实力,着力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四是推进文旅发展。大力开展文化旅游“四大工程”,加快凤凰山文旅综合体、浮龙湖野生动物世界等重点项目建设,办好世界牡丹大会、菏泽国际牡丹文化旅游节、中国林产品交易会等节会,大力发展菏泽鲁锦、巨野工笔牡丹画等地方特色文旅产业,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五是完善保障体系。推进全民参保精准扩面,全市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持续提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7%以上。争取省级标准化医保服务大厅市县全覆盖;实现门诊慢特病跨省联网结算。健全退役军人工作体系和保障制度,持续巩固双拥共建成果。六是办好十项民生实事。(1)新改建农村公路1000公里。(2)市区新增公共停车位10000个,新建住宅小区绿色综合能源服务站50个。(3)新建并开通5G基站1700个以上。(4)加快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新建、改扩建农村学校餐厅、宿舍30处;新招聘教师3000名。(5)新增护理型养老床位1500张。(6)对纳入分散供养特困人员范围的高龄、失能、残疾老年人家庭,完成居家适老化改造4000户。(7)免费开展新生儿48种遗传代谢病筛查;新增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托位1万个。(8)建设50个“如康家园”残疾人之家;实现有康复需求的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全覆盖。(9)“两癌”检查免费人群扩增到城镇低保适龄妇女,城乡低收入“两癌”妇女每人一次性救助5000或10000元。(10)新建城乡书房10处、示范农家书屋30家、“小荷学堂”100个。

四、切实提升政府治理能力

目标在前,使命在肩。我们将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以政府治理能力提升促进既定目标实现。

(一)旗帜鲜明讲政治。坚持把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自觉用党的二十大精神统一思想、统领全局、统揽工作。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菏泽重要指示精神,把高点站位和谋事力做结合起来,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落地见效。

(二)依法行政提效能。依法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自觉接受市政协民主监督,虚心听取和采纳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舆论媒体的意见建议。不断提高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办理质量。完善重大行政决策程序配套制度,保障重大行政决策的合法性、科学性。加强行政执法监督机制和能力建设,规范执法行为,强化综合执法,推动行政执法重心下移、力量下沉。加大政务公开力度,保障公众知情权监督权。

(三)担当实干促落实。大力弘扬“严真细实快”工作作风,健全完善任务分解、责任落实、过程督办、评估问效的抓落实责任体系和闭环管理链条,推动政府工作效能提升。牢固树立“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效率意识,定下来的事马上就办,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用好正向激励和容错纠错机制,为改革者负责、为担当者担当,让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激发全社会干事创业活力。

(四)廉洁勤政树新风。进一步增强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定力,持之以恒加固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堤坝,重点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紧盯工作中层层加码、麻痹松懈、任性用权、不担当不作为等问题,科学精准靶向整治。深化整治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的腐败,进一步铲除腐败滋生土壤。强化预算约束和绩效管理,建立健全厉行节约各项制度,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以政府的“紧日子”换取百姓的“好日子”。

各位代表,奋斗创造历史,实干成就未来。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埋头苦干、踔厉前行,奋力谱写“突破菏泽、后来居上”的崭新篇章!

责任编辑:
分享到:
中共菏泽市委网信办主管 菏泽日报社主办| 新闻刊登批准文号:鲁新闻办[2004]20号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17
网站备案号:鲁ICP备09012531号 | 鲁公网安备 37172902372011号
Copyright© 2004-2012 heze.cn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菏泽网